当下的教育模式真的适合孩子吗?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互相支撑,互相助理才是真正的教育大环境。不论何时,没有好的、正确的家庭教育做支撑,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风气,教育模式再科学、再强大又有什么用啊!您说呢!


感谢邀请,当下的教育模式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了,不适合也适合了,大家都已经习惯,没有必要纠结到底是否适合了,当然教育模式是可以随着时代而改变的,现在已经实行新高考政策了,说明教育模式也在一点点的进步,教育是个大事,需要不断的完善。


先让孩子去寺院出家两年,进行做人的教育,把寺院做学校,现在年轻人国家有条件的轮流去寺院出家学习,再回单位上班。


适合,但需要家长的适当调整,没有绝对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学校和孩子共同努力呀,再好的学校也有考零分的学生!这种孩子和加不加压真没关系


这个问题有点大,略微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吧,不一定准确,可能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个人认为,当前的教育模式大体上还是没有问题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即便有不太好的地方,也在慢慢的改进。说适不适合孩子,我认为教育模式只要没有根本性的错误问题,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举个例子来说吧,在父母尽可能少的指导下,孩子只要持续接受教育,至少是完成义务教育,这过程中若没有出现其他大的波动转折,那么这个孩子还是能三观正常的长大,也能融入社会。

学校教育,教育我们怎么做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可以说给了我们一个对错的标准和答案。家庭教育,教育我们怎么在对错之间把握最好的尺度。社会教育,检验我们从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是否和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三种教育本是相辅相成的,最终都会达到相对均衡。


以IQ测试为主的考试模式的改革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来自欧美。高等数学的大部分是欧美数学家的发现。亚洲国家很少有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尽管最近亚洲国家也有诺奖获得者。

为什么这样?难道亚洲人的智商不如欧美人?其实根据美国的统计,亚裔智商并不低,而且很有可能超越白人。

那智商不是问题,什么是问题?

问题在于没有好好发掘人才。

一个人要做科学研究,一般有几个重要条件。

第一,要有足够的智商。这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和非专业知识的宽度。比如,搞分子物理研究,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但也不能完全不知道语文,历史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虽然非专业知识跟分子物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些知识可能给一个人带来一些灵感,更有可能提高情商。

第三,要有兴趣。科学研究需要执着和投入。这不只是个有没有毅力的问题,最重要的其实是兴趣。没有兴趣也可以坚持,但那只是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是为了创造发明。有兴趣才有超人的投入,会废寝忘食,会异想天开,而这才是发明创造。

明确了创造发明的条件,那么怎么才能发掘符合条件的人才呢?

答案只有一个,需要改变现在的考试模式。目前的考试模式选出来的是全才,虽然综合分数很高,却并不满足前面提及的创造发明所需的条件。虽然最近考试制度又经历了一次改革,但是治标没治本,换汤没换药。还引发物理和化学的边缘化,大家不愿考物理和化学了。这能提高中国的科学水平吗?

如果把思路集中到创造发明所需的三大条件,就知道怎么改了。

1.增加IQ测试,这个可以全国统考。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天才IQ多少有多厉害,但却不知道自己多少,实际上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就是说没法比,却说人家高低,这太可笑了。只有测了才知道高低,也可以选拔。这个考试可以从小到大分多次考,估计不是上补习班就能提高成绩的。而且,IQ测试本身已经非常正规化了,门萨就是非常有名的IQ测试机构。

2.保留现在的一般考试,但是改变衡量方法。一般考试衡量知识面和智商。智商的衡量靠IQ测试,这里主要衡量知识面就行了。成绩也不用细分,分成优良及,主要看一个人掌握了没有相关知识,同时能看出一个人的兴趣所在。

3.音乐和体育考试。虽然不是必要条件,但是很多科学家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条件。

根据以上考试的成绩,选拔步骤如下。

1.参考IQ成绩,决定IQ分数线。搞研究的大学分数高一些,一般的综合大学分数低一些,其他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2.选专业要看一般考试的成绩。一看知识面够不够,二看有兴趣的是哪一门课。不需要所有的课都要拿优。比如想学历史,历史课拿优,其他的拿及格就够了,当然这是IQ够分的前提下。

3.考虑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能力。如果有多个人符合IQ和知识面的条件,则优先录取有音乐和体育方面有能力的人。毕竟这些人为了学音乐体育,少上补习班了吧。不过,这么一考,估计上补习班的少了,因为IQ不是上补习班能提高的。

这么一来,最后可以选出真正的人才,不是什么都懂的全才。可能也能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从小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

但是,以后面试也许会先问IQ成绩,这是不是太残酷了?


“当下”永远都在变革。多年前的“当下教育”,多年后的“当下教育”,都是在变革中逐步发展与完善的,没有最合适的教育,只有应时的人才。正所谓“时事造就英雄”!


原始地址:/faxian/5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