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绪失控怎么办?

孩子容易情绪失控,家长要做好引导。学好情绪管理是一门长期课程,我对于那些情绪管理做的好的人都有深深的景仰。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孩子情绪管理好,家长自身也要注意这方面的修炼。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帮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有可能的话,先帮孩子认识情绪,接纳情绪,然后才是控制情绪。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当孩子有方法可依的时候,会比较不容易失控。




如果妈妈们不太会引导小孩对情绪的疏导,建议网上搜索下“正面管教”,有挺多实操性的方法教妈妈们如何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情绪失控,一般情形都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所以觉得不被人所理解,与人难以沟通,最后才会爆发。

一直觉得其实孩子如果没有很大的生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讲道理的,不讲道理的的原因,一般在于监护人(父母亲)没有给机会他们去讲道理。

中国的传统教育总是要求孩子服从父母,听父母的话,但,孩子其实也是独立的个体,当他有自己的思维与情绪而不能得到理解或疏导时,自然会失控。

当父母也是必须要学习的。




1、孩子能感受情绪,却不知道情绪是什么。

婴儿很早就可以感受到情绪,如恐惧、厌恶、高兴等,但他还不能表达出来,这就是孩子感觉强烈情绪很可怕的原因,继而会引发孩子不安,甚至失控。

孩子要知道自己的情绪世界发生了什么,心情才有可能平复。

2、帮助孩子标注情绪。

培养出幸福孩子的家长都有标注情绪的习惯。

当孩子情绪失控,容易哭闹时,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标注情绪,比如跟孩子说:你刚才的感受就是“沮丧”。

孩子便会把自己的情绪与“沮丧”连接在一起,因为大脑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中枢就像两个互联的神经系统,这种连接建立越早,孩子就越有能力自我安慰。

3、父母表达自己情绪并教会孩子。

父母要培养标注自己情绪的习惯,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感觉是“妒忌”。

孩子就能以父母为榜样,学会感知自己的情绪,并表达出来。

4、孩子进行音乐训练。

美国芝加哥的研究者显示,孩子学习乐器10年以上,他大脑脑干区域对婴儿哭泣声中的细微情绪变化有显著变化,这意味着接受音乐熏陶的孩子可以很快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

如果家庭有经济能力,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音乐训练,但必须持之以恒,至少是到上大学之前。




晋级教育觉得孩子的情绪如果容易失控建议让孩子去做一些能让自己冷静的事情例如听听音乐或者散散心放松自己的心情,并且多于孩子沟通,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孩子情绪易失控表明孩子情绪很暴躁,无法克制自己。需要让孩子好好冷静。




我家孩子以前也特别爱发脾气,点火就着。。。。后来孩子在慧成长学会了情绪交通灯、冷静四技巧、转变想法、合理发泄等情绪管理的方法,现在很少发脾气,还会提醒我们家长,真为孩子高兴!




辅导作业,被气到心梗;责骂孩子,被气到血压飙升;孩子叛逆,被气到头懵。

很多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到处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认为只有方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你是否问过自己:“你的教育情绪健康吗?”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的现状——急躁、焦虑、情绪化。

教育的情绪雷区

狮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沟通几乎没有。

想一下,你什么时候会说出令孩子特别难以接受的话?应该都是在生气的时候。

那你为什么会生气呢?是工作不顺?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压力?还是心中的执念?

你想用情绪告诉孩子:我很生气,这都是因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变了,我才不会这么生气,才会对你有好脸色。

孩子也许确实变得听话了,但暂时的听话只是因为恐惧,以后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

当你把心里积压的淤泥倾倒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吗?然而并没有因此轻松,反而还多了一份内疚和自责。

情绪化的表达是把双刃剑,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你辛苦维系的亲子关系,就是在这一声声吼叫中分崩离析的。

双标化

听到没有?不要再玩手机了!

作业写完了吗?还看电视!

这么晚了,还不去睡觉!

你怎么这么笨!

……

你这样要求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机、看电视、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会说:“我是大人,我可以这么做,但孩子不能这么做。”连大人都无法自制的事情,你认为孩子会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恐怕就是:“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这恐怕也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你自己都不行,凭什么孩子就一定要行?

这句话表达的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信任和鼓励,更多的是将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过且过,不想努力,丧失了自我,却对孩子如此苛刻。

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总拿着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还那么理直气壮。

焦虑感

每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预期的时候,父母的负面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瞬间喷薄而出。

不分青红皂白,揪着孩子一顿数落:父母为了你才买那么贵的学区房、为了你花那么多钱报培训班、为了你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父母为你牺牲那么多,你还这么差劲,你太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给父母丢人。

这么用情感绑架孩子,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焦虑而发生的,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东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这种焦虑感主要源于爱的自私,认为对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报就越多。

这种过分有条件的爱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可怕,对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从而导致孩子的焦虑、抑郁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绪

学会表达情绪

动画片《狮子王》的开头有一段父子的互动:辛巴因为好胜而惹了很大的麻烦,险些丧命,但父亲却没有批评他,只是说:“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来他又告诉辛巴该怎么做:“只有在必要时、在别无选择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就是冒险。”

将情绪化表达,变为表达情绪。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平静地与孩子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诚相待。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们只有将内心平静下来,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吗,现在的孩子送给父母们一个“教主”的封号,意思就是“说教的最厉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国父母往往是“言传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说了一箩筐,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

父母们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却忽视了这些优秀孩子的背后,始终有以身作则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你想让孩子专注地写作业,可你自己在写一份方案时还要时不时地刷手机;你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你想让孩子坚持练习舞蹈、绘画、钢琴,可你自己却连每天半个小时的健身都坚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人,首先你必须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要记住,你的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孩子的标杆。

平衡自己的内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

你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快乐,因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希望和骄傲。

有条件的爱,并不可耻,这才符合一个人真实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愿承认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一直感觉心理很不平衡,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坦然承认有条件的爱,想想你为孩子而变形的身材、错失的升迁机会、耗费的大把时间……这些能换来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乐等等。

如果把教育变成焦虑,那么教育就成了一种负能量。承认爱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内心,大家都会更好过一些。

爱是有条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牺牲。




冷静过后谈一谈

每当你家宝贝生气过后,在他冷静后和他谈话:你刚才生气真的特别奇怪,为什么?问他:你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刚才的情况?如果你有一颗奇迹指环,你想改变什么?你如何处理让你那么生气的问题?除了对我喊叫,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如果他还是不想表达,你可以用他的玩偶和他对话,用第三者语气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考虑他的情绪

坏情绪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小人儿也会急得跳脚、抱怨、发牢骚和生气,尤其是承受压力的时候。如果整个家庭处于紧张状态,比如说准备出发旅游、在人潮汹涌的商场里购物、父母亲争吵、重要的家庭聚会、周末和朋友相聚或者其他让宝贝过度兴奋的场合,都容易蕴含危机。考虑到他的需要,当他生气时,要宽容。

不要妥协,温柔地坚持

生气是宝贝表达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测验父母的一种方式。你的态度应该是让人感到放心的,同时也是坚定的。宝贝生气时,如果你总是选择妥协,那么他的这种行为会得到加强,因为潜意识里,他认为他的要求可以通过发脾气而被满足。如果你实在是无法拒绝他,那么请把他暂时关在另外一间安全的房屋内,说:“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边界。我不喜欢你的要求和行为。你太过分了,你让我感到疲惫。等你冷静完我再来找你。”

如果你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坚持着,他会越来越少发脾气,但是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生气的情绪表达是孩子自然成长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很常见就好。

此问题由妈咪宝贝专家顾问团为您解答




如果孩子情绪容易失控,那么大人应该冲自己身上找原因,一般父母的情绪较为稳定,那么孩子情绪也不容易那么波动。

一、自查

反思一下自己近期的行为是否也比较激动,孩子潜移默化的学习了大人的行为举动。以至于遇到事情也很着急,爱发火,没有耐心等。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在家里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不用去公司报道。我每天起床吃完早餐,收拾好屋子就开始上班,孩子则在一旁自己玩耍,由于很无聊,就到处翻东西,每天我整理好的东西,不一会儿他就弄乱了,我很生气,就会大声斥责他,甚至会把他的玩具摔掉。

很快,孩子也学到了这点,当他打开一个东西却怎么也打不开时,就会发脾气,没有多大的耐心,于是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他的性格也变得没有那么急躁了。

二、以身作则

孩子的情绪不好,多是时候是跟大人学的,当我们面对逆境时,父母更应该好好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只知道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甚至发怒。

三、好好安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温柔的抱着孩子,让他发泄一会儿,等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再了解事情的起因。

四、弄清楚事情的起因

当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找清楚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在。

五、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面对不开的事情

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负面情绪,尽量不要命令孩子必须怎么做,让孩子开心快乐面对不好的事情,学会从容面对。




你好,我多年以来致力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教育,擅长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发展咨询心理辅导。

关于孩子容易情绪失控怎么办?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情绪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允许和接纳,第二,要引导孩子语言表达,第三,自己的情绪要平和有耐心,如果家长能做到这3点,那么孩子就能非常懂事,非常平和,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行为模式。

婴幼儿压抑的时候,家长没有允许他,总是否定他,一哭就打,不让他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出现偏差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出现多动、捣乱、咬手指头,拿别人的东西、和别人说话这些行为偏差行为,其实都是0~6岁的时候,家长没有允许孩子的情绪的发生,而是采取了否定打压的这种方式所导致的,所以上小学以后,孩子很容易出现行为上的这种毛病。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家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从幼儿园出来就要去超市,要买糖吃,我就不给她买,不给她买的时候,她就趴在地上打滚,又哭又闹,当时我就蹲下来给她说,妈妈不给你买,没达到你的愿望你不舒服对吧?你不舒服就哭吧,妈妈蹲在这里陪着你,哭完了再跟我说话,她哭了一会呢,就哭完了,还要买糖,我就说还不能买糖,这时候她又继续哭,我对她说没哭完可以继续哭来,妈妈抱着你再哭一会儿,然后她说妈妈我不买糖了,我买牛奶行不行?妈妈就说可以啊,行为上要温和而坚持要坚定情绪上要接纳和允许;

家长不让孩子买糖,还不允许哭就太霸道了对不对?所以你不给人家买玩具,不给人家买糖就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发脾气,当你允许他发脾气的时候,他反而能做出心理上的调整,他就不一定要买了,所有的0~6岁的婴幼儿要玩具,要吃的,要起来没完,主要不在于要的那个东西,而在于家长是否允许情绪允许了,买不买就不重要了。

特别是一些老人看孩子,孩子一哭就赶紧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这个哭呢,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形成了一种不太好的一种模式,比如说有孩子玩手机,不让他玩就哭,我就不让你玩,你哭对吧?可以哭,那哭完了再说,哭完了以后还是不让你玩,所以说哭是没用的。

情绪是被接纳的,行为是不能让步的,这就是家长的底线,一个三岁的小孩一刷牙就哭,一刷牙就哭,然后,引导他妈妈抱着他就哭,哭完了以后告诉他还得刷牙,所以呢,这样他就知道该做的事情是不能拖的,该承担的责任是必须承担的,然后情绪呢,就被释放被允许了,孩子们也就舒服了,舒服以后呢,他也就很乐意去做了,这是关于对待0~6岁孩子情绪的方法。

希望能帮到你




原始地址:/jingpin/5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