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应该是竹书纪年才是最详尽客观的史书。
可以这么说!!
详实、客观谈不上;《史记》的价值在于它的诸多第一,也就是说后来的官修史书大都采用《史记》的模板,即本纪、列传、表、志:等等。
换言之,《史记》的历史地位不可hand:然而其史料价值应该至少打八折:原因很简单,太史公当时的资料非常有限,而且根本就没有地下文物的佐证。
太史公最大的遗憾应该是无缘得见甲骨文;而没有甲骨文作为证据大太史公只能依靠传说来记载夏朝的存在——口耳相传的故事不能成为历史的。
太史公的第二个遗憾是没有看到现在的考古发现比如良渚文化、三星堆遗址等等证据,这些不能不说是《史记》的瑕疵吧!
太史公第一次在史书中增加了《匈奴列传》,让后人们跳出了汉民族文化的窠臼,将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作为正史载入史册——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对而言,太史公治学是非常严谨的;比如说对于老子的来历,司马迁就没有断然下结论,而是提供了三个不同的版本(传说)让读者自己判断;
瑕不掩瑜;囊括诸多第一的《史记》最为精彩是太史公的文采——以散文体记载历史让历史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神采奕奕走入我们的眼中——这才是司马迁最大的贡献。
这是当然的。应该说,鲁迅先生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的评价是高度、精确的概括。
史记记录的很客观,跟竹书纪年可以相互印证。用不同视角证明了夏商的起源地、五帝黄帝的起源地。
1、(史记)功成于西北,是以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实际上就指的是陕西关中一带。(竹书)舜居冀东至于洛,汤居亳东至于洛,说明冀、亳都在洛水的西侧。自然就是陕西。(所以竹书与史记记录的一样,客观[赞][赞])史记还说雍州杜亳=竹书汤居亳,东至于洛(客观)
所以竹=史
2、史记对先汤的记载:楔生昭明……,葵生商汤(我一共数了14个人)竹书:商楔13代而至汤,所以两本书太客观了,一摸一样。竹还是=史
3、史记对伊尹的记载:伊尹摄政
竹书对伊尹的记载:代汤自立,两本书有区别吗?没有。所以客观。还是竹=史
4、史记:尧舜禹禅让
竹书,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两者记录的一摸一样,啥时候记录舜野死尧幽囚了?我怎么不知道,为了黑史记,故意编造瞎话吗?有些人就不知道良知是什么?只会凭空发明历史,凭空想象历史。竹=史
5、竹书从黄帝记载,史记也是从黄帝记载,都没记载三皇,难道不一样吗?
还是竹=史
竹书纪年、史记对夏商秦楚吴记录的一摸一样。凭啥竹书客观史记不客观?
不光大事件竹书与史记记录一样,很多小事件,竹书跟史记记录的也一样。
比如(竹)舜登庸=(史)舜登用,(竹)13年汤迁都于亳=(史)汤始都于亳,从先人居。
(竹)①少昊居西方,②或居帝位,或③不居帝位。(西山经)少昊在甘肃一带,史记:(少昊之虚在曲阜)这里竹书=西山经(不)=史记。
所以,竹书跟史记略微不同,很正常。绝大多数都相同所以。所以竹书=史记都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