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魅力感染学生,以温情关怀温暖学生,以严格要求约束学生,以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
教育,是爱的事业,所以,以爱为基础的教育就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不打不骂还要让孩子乖乖听教师的教导,其实是一个难题。怎样以爱为基础去教育学生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爱他,就尊重他!说到尊重,就得了解学生。当班里有孩子调皮捣蛋,甚至故意和老师作对,教师得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俯下身来,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接纳老师,信赖老师,从而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接着循循善诱,再给他讲道理,他就会欣然接受。做到这一步,教师就基本成功了,用不着管理,学生已经明白道理,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也会强了。
2.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不够优秀时,耐心听他解释,耐心给他讲道理,耐心看他改过,耐心看他进步。这些耐心,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
3。夸大优点,缩小缺点。最差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孩子毕竟是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多表扬他,让他找到自信,他就不和老师作对捣乱了,会死心塌地的维护老师,崇拜老师!
4.抱着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成长中,谁都会难免犯错误,大人如此,孩子也一样。孩子有了过失,给他改过的机会,也能成就孩子的自尊心。
总之,教无定法,管理学生的方式千万条,但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以爱为出发点的方式。只要教育中有了爱,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和指点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以前我当学生时对老师五体投地,敬佩有加,为什么呢?父母在老师面前都毕恭毕敬,轻言细语。而我的灵魂又由老师塑造,这样的人本事多大?所以,尊敬老师是自然而然的事,对老师没有半点质疑!尽管体罚,责骂时常发生,但绝对没有影响师生关系。也好,应该掌握的,应该背诵的现在还记忆犹新,真得感谢自己在懵懂状态就对老师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而现在,对自己的学生不能骂,讲道理又不听。追根溯源时联想自己的经历答案略知一二。往往不好管理的学生的家庭都缺少尊师重教的观念,家长对老师的态度类似于保姆,孩子有事请假,才主动沟通,其它的不管不问,原因是“我交钱学校了,孩子教育是老师的事”。
有的家长,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为孩子请假,你批与不批都要孩子离校。纵使是上新课,纵使是孩子陪大人旅游!平时你电话家长,要求协助管理下孩子,敷衍了事的有,干脆不接电话的有,理直气壮不配合,甚至直接来一句:“我管理孩子,要老师干嘛?”先不说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单单家长的行为就够老师喝一壶了,老师敢批评教育学生吗?
其实,靠老师塑造孩子的灵魂是谎言,因为家长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音容笑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巨大影响,往往,你送孩子来学校时,孩子的品格,行为已经形成雏形了,再让老师来讲大道理收效甚微,所以,凡寄托梦想老师可以塑造孩子高尚灵魂的家长,己经让孩子输在人生起点上了。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苏格拉底
学生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相差太大了。因材施教是必经之路,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因材施教,第三步,是点燃学习热情。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难了。需要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投入足够的精力,如果你仅仅是例行公事,这肯定不够。
教育的真谛就是“温暖”“唤醒”“激励”。哪怕是迷途的羔羊,也要用温暖融化学生内心的坚冰。用“爱”温暖学生是教育的起始。
“唤醒”是教育的升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富矿。教育就是要有耐心,不断测试,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价值。特别是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坚信自己的价值。这是学生内驱力发动的关键。唤醒学生之后,教育就由“让他学”变成“他要学”,教育就真正进去良性循环了。
“激励”是塑造人的最后一步,也需要持之以恒。当学生困倦时,迷惘时教师有责任不断激励他,推动他,成就他!学生成功了,教育的目的就实现了!
从关怀的角度,挖掘学生的兴趣的,发现学生的长处,使学生找到自信,愿意跟老师交心,学生工作就容易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