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5岁小孩子的坏习惯?

感谢邀请,一个五岁小朋友,在我觉得已经能够懂得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记忆!要是养成了不好的坏习惯,家长应该正确的教导!

大人要正确教导,首先要一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小孩子改变坏习惯!还有就是要慢慢的改变这些坏习惯,从行动中改变,一下子改变会改变小孩子的性格!有的有点也就会被改变!




父母就是榜样。让他多看多听好榜样的故事多接触好孩子。用新的好习惯去换掉旧的坏习惯。不要埋怨和责备孩子。




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像孟母三迁一样。

最后就是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适当给孩子购买一些感兴趣的书籍,让他自己体会。




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坏习惯?应该说不是坏习惯,是不好的动作,或者行为,习惯是常年累月养成的。不好的动作,应该时时的给他矫正,而不是任其发展,多说几次孩子就会知道那个动作不好,另外还得留意一下出现这个动作和行为,多半有什么心理因素,小孩的成长除了健康的身理,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小孩的心理成长是很重要的。只是我们不太留意罢了。




首先,我不太同意这个问题里的这个“坏”字,因为。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手是一个坏习惯。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由于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或者是心理没有获得安全感所做出的正常反应。

家长给孩子的很多行为打上了坏习惯的标签和烙印之后。所采取的行为是简单粗暴或者想去迅速改变他。他们并不了解这个问题背后形成的原因。因此在改变孩子坏习惯这件事情上往往效果不佳。

因此,我建议家长们首先要学会区分孩子的习惯和坏习惯。不要把孩子很多正常范围内的行为视为坏习惯。

其次,当发现了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之后,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相当长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一起来解决这个坏习惯。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都是经历时间比较长的,改变这些习惯难度也非常大。家长都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孩子的坏习惯就会立刻改变。充足的心理准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的很多习惯的养成,受到爸爸妈妈、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我们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力量。是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成坏习惯的概率就会比较低,坏习惯改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坏习惯有的是孩子模仿大人,有的是身体原因,帮助孩子改正之前,最好明确习惯形成的原因。

-咬下巴

比如您问到的咬下巴,先问问孩子嘴巴有不舒服吗?没有的话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要咬下巴,不好看,对嘴巴也不好。不建议粗暴地阻止孩子。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他在某些情绪波动的时刻有可能依靠咬下巴缓解,比如紧张焦虑的时候。如果是这样,教给孩子其他排解紧张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

-斜眼看东西

建议家长带孩子检查视力,5岁的孩子裸眼视力一般应高于0.6,另外排除散光。因为散光的孩子大多会出现斜眼,他们需要依靠斜眼自我调节,否则看东西是重影的。




家长朋友好。您提问中提到了2个坏习惯,爱舔下巴和斜眼看电视。在我看来,这两个小习惯,也许不是孩子主观意愿想去做的,反而有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他这样做才觉得舒服。

比如说,爱舔下巴。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也会有这个小动作。刚开始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她一般是秋冬季节爱这么做,下嘴唇到下巴的地方都有点皴红了。

我就半开玩笑地问她“安安,你的嘴唇和下巴好吃吗?是不是甜甜的?为什么你会这么喜欢舔下巴呢?”结果她说的确是不舔会难受,她爱舔下嘴唇,是因为嘴唇太干燥了。越干越舔,风一吹,天气又干燥,当然是总也好不了,这样习惯就养成啦。

知道了她嘴巴干这个原因后,我就去买了幼儿可用的食用级别的护唇膏给她抹上,嘴唇上,下巴皴的地方都抹上一点。而小安安觉得,这是给她抹口红呢,就像妈妈上班前化妆抹口红一样。于是就舍不得破坏自己的“口红”,舍不得舔,这样不到一个月,这个小毛病就纠正了。

所以我想建议您的是,发现孩子的这些“坏习惯”之后,首先和孩子聊一聊,弄清楚他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您提到的这个斜眼看电视的毛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电视没有放正?因为给他安排的座位没有正对电视?

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甚至有可能发现,孩子的脖子或者眼睛的潜在问题。如果是因为脖子、眼睛不舒服,才采用的斜视的姿势,那么就一定要尽快就医了。

对于5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他会做很多,不符合父母预期的事情。其中有一些是惊喜,更多的是惊吓。

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小小问题,家长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呢?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

首先,无论这个毛病多么惹你生气,也千万不要很凶地对待孩子。

我非常理解家长朋友们,想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心。可是孩子即使不那么完美,我们也还是去爱他们,而且这种爱一定要是显性的,让他感知到的。

只有当亲子间的依恋关系模式是安全的、亲密的时候,孩子才会说出真相,家长才有耐心听下去。

如果家长看见孩子咬指甲就吼、就打手,是可以让孩子改掉,可是那是因为他害怕,畏惧家长的权威,而不是真的不想去做。孩子分不清你这是在评价Ta的行为还是在评价Ta,只是觉得家长对自己不认可。

那么长此以往,孩子觉得会惹你生气的话就不再告诉你,觉得你不喜欢的行为就不当面做,你不在场时,还是照旧。

如果不急不吼,如何帮孩子纠正坏习惯呢?

美国家长有一句很好用的话“Needatalk?”我们聊聊好吗?

在判断孩子的行为前,要花时间聊一聊。因为孩子还小,表达能力有限,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耐心,问的问题要更具体一些。家长最好提出自己的假设,孩子可以回答是或者否。

比如,“问你为什么咬指甲?”就不如问“如果不咬,会不舒服吗?”

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有刻板印象,直接定义成坏习惯或者坏毛病。因为真的有可能是孩子身体上已经有些不舒服,比如嘴唇干,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如果只是不舔下巴,嘴唇依然干,这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交谈和了解,弄清了坏习惯的原由,怎么做?

如果是身体上的问题需要及时治疗。

如何只是孩子下意识重复的动作,那就要鉴别一下这个习惯的“坏”的程度。

如果只是家长看不顺眼,那么,请让孩子继续。因为一时半会改不了,而且,也没有要改的必要。

如果这个习惯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影响,那么请善用奖励和惩罚,帮助孩子摆脱这些小毛病。

安安小时候我最头疼的就是她吃手的这个习惯,主要是因为怕她把手上的脏东西吃到肚子里。但是我没有直接跟她说,吃手要受到什么惩罚。而是在家里的墙上,贴了两幅图,画着两只手。

每天检查她的指甲,数完整没咬过的指甲,给她发贴纸,贴在画上对应的手指上。她幼儿园时期最喜欢的就是老师发的贴纸,所以几天下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贴纸,她克制住了自己咬指甲的冲动。

对一件事情(奖励)足够喜欢,那么就会放弃另一件(咬指甲),会对目标(获得奖励)造成伤害(不给贴纸)的事情。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一下和孩子的沟通。

态度上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平等,语气上要像对婴儿那样的温柔与包容。要让孩子建立对家长的信任,这份信任会在一次次的责备中磨损,会在一次次的吼和骂中崩溃。

最近刚发生的一则新闻,令人痛心。9岁男孩小楠被狗舔手40天后死亡。

原来,去年五六月份,小楠在曾祖父家被小狗抓伤,没有告诉家人;2018年12月,小楠和另外一直小狗玩耍时,小狗舔了他的手,刚好被舔的地方有一个伤口。也没有告诉家长。

40天后,小楠不幸身亡。新闻提到,小楠“没有告诉家长”是害怕家长责骂。

我想,我们谁都不希望,孩子因为害怕我们,而不敢告诉我们这些重要的信息吧。

孩子什么都愿意告诉你,这是好家长的基本条件。




五岁的孩子没什么坏毛病,要改正的,是父母自己。

¥咬下嘴唇,要看父母是否责备在先。孩子的所有动作都源自于父母的反射,爱孩子的父母,孩子怎么做父母都不以为逆,因为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呀,小孩子一开始就非常懂事,非常成熟好吗?

¥斜眼看电视,那是父母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吧。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父母自己要关掉电视。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要先做到。

很多父母都要晓得,怎么说话,孩子才能倾听,怎么倾听孩子怎么说话?

有位校长说,从女儿四岁起,他就听她的。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是减少亲子矛盾的第一步。

我对我的女儿就比较听从。很奇怪的发现,她非常听我们的话。




原始地址:/kepu/6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