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

用大要求掩护小需求——拆屋效应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会经历多个不同的叛逆期,表现出各种各种的叛逆行为,离家出走就是其中之一。

我有一个表妹,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由于不想忍受父母的唠叨,某天放学后离家出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到处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多年后,表妹自己回来了,爸妈问起当时发生的事情,表妹只记得自己去溜冰场,遇到一个男生,跟着那个男生走了。虽然现在表妹回家了,但在父母的心里,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来自父母的压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承担着养育和教育的责任,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超过了父母本应承担的责任,而想要了解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当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不得不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孩子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再屈服于父母的权力之下,他们会尝试着反抗父母的意愿,而孩子这些表现被父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要孩子再次听命于自己。最终,孩子受不了父母的打压,离家出走。

来自学校的压力。孩子长大后,都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考试还是要看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学校给学生们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竞争、考试,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就像陀螺,不能松懈,成绩稍一下滑,就是请家长等各种惩罚接踵而至。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经受不住学校学习的压力,逃课,厌学,再加上不想看见父母那生气的表情,于是不敢回家。

孩子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时候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上的辅导。当孩子面临来自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时,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能够找到自己排解压力的方式,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就会选择一味地的逃避,当逃无可逃时,就会选择离家出走。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对孩子的心灵辅导,教会孩子怎么样缓解压力同样重要。

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离家出走呢?

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在家里,父母不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个附属品,要将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要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迫使孩子臣服于自己的权威之下,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校,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设置谏言箱,让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好的意见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和征求意见,不要一味的只是让孩子听话;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但是有几个父母能真正做到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呢?当孩子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通常都是不屑一顾的予以驳回,觉得孩子没有发言权,认为孩子说的都不对,父母的话才是权威。当父母这样做的次数多了,孩子就再也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有事也只能自己扛着,直到扛不住了。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情绪。是人,就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大人如是,孩子亦如是。当孩子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时,父母不要急于打断孩子,要鼓励孩子将心中的不快全部发泄出来。当孩子的郁结发泄完了之后,父母要及时给予疏解,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发泄,也会加深孩子与父母的了解和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题主说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孩子早熟,这样的孩子有主见,性格独立,我不敢苟同,孩子离家出走,更应该引起大人的重视,找到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放任不管。

【我是成长为自己,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思想和理想障碍,得不到解决,。




现在一提到离家出走,就觉得要不是孩子有问题,要不就是家长管教有问题,其实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应该是成长中出现了明显的问题,需要成人去帮助解决。

有的孩子可能是在成长中遇到了挫折,比如学习成绩不佳,或者经过努力没有如愿,还有可能是在学校因成绩而受委屈了……孩子因此也难受,可到了家里,也没找到人及时倾诉,父母更不能理解,或者有的父母会因孩子在成绩不佳而对孩子责骂或者诅咒等,弄得孩子觉得父母只要成绩,不爱他(她),一时心里堵气,会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其实,离家出走,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解决某种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已,当时当地并不会考虑是否恰切。终归是孩子。

还有的孩子,可能从一出生,就在家受到家人优待,一点委屈都受不得,随着成长,慢慢社会对于做人的要求是不会因孩子改变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会在社会中碰壁,受挫……那么,这样因为某些情况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继续寻求心理上的安适感。结果,会导致会严重的后果。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寻回孩子后,多方关注其心理和行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老师联合起来,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更多的心理打击。更要让孩子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坚韧内心,不因一事就冲动得离家出走。懂得寻求适当的人来帮助自己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成长不易,且行且思且进!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问题都能通过有效沟通解决。

不要把帮助你的人逼成敌人。

健康家庭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好玩!

怎么说呢,孩子要足够爱自己,离家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好沟通交流一下




1.导致这样情况家长应该是负主要责任的,家长应该充分反思,自己的孩子缺少什么?是缺少安全感,还是自尊收到了严重的打击,还是因为其他原因;2.我建议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尊重孩子正确的意愿;起码让他们感觉到家庭是温暖的;3.父母对待孩子应该是“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大人的指令并不是孩子100%都应该接受或者服从的,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如果是正确的又切合实际的意见,那么大人听孩子的也未必不可,我的观点是民主的对待孩子的想法!




小一点的孩子不太可能离家出走,只有大点的孩子,像初中生这般年纪有可能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尽量不要慌乱,仔细分析一下孩子最可能去的地方,也可以联系老师帮忙察看其在学校关系较为友好的同学。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谢谢邀请。题主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描述具体又有评述,让我心有憷憷焉!当今社会,青少年特别是十二三岁的初中孩子,离家出走者屡见报端,让我不禁想问:这是怎么了?是学校教育不当,还是家庭教育失败?这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啊,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下孩子最容易离家出走?我总结为:①考试成绩不好时。分三种情形:一种是在大的考试,比如中考、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教训,学生想不开、不理解或因自尊心受伤而出走;另一种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屡遭家长责骂,一旦遇上重要的考试又没考好担心父母暴力家教而出走;还有一种是在重大考试(中考、高考)中成绩不理想,觉得无脸见人、愧对父母的养育而出走。②受到家长的埋怨打骂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初中阶段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视野的扩大、胆量的变肥,有力气、有胆、有理不再怕家长了,随之而来的是“嫌你烦”,父母说轻了顶顶嘴,说重了就离家出走,以示反抗。③不愿做某种事情时。如题主所说他的表弟就是属于这种类型,不愿按父母说的做,有自己的想法却不被父母理解,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怎么办?出走啊!一吓父母、二示反抗、三表决心,你看着办吧!

其次,这是教育的失败,还是个性的张扬?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成人的,一是孩子的。成人包括家长,即家庭教育;还有老师,即学校教育。这两种教育在方法、方式上或者某一环节上可能配合得还不够默契,或者说不到位,比如只有长者之尊、之威,是权威的象征,一切都是他们说的对,而没有放低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没有用平和的口吻、语气与他们对话,没有用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状态与他们交流沟通,高高在上,一副长者至尊的模样,谁喜欢?!

至于孩子,我想说,给他们足够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允许他们犯错,包括说错话、做错事、算错题等等,因为成长就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家长要学会“忍耐”,放手让他们在一错再错中长大。如果学生一有犯错就揪着不放,上纲上线,那么等待你的就是较劲、顶嘴、相互生气。当然,如果孩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知自我、自律、自立,发生矛盾是难免的,另当别论。

最后,如何解决,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现在一听说有孩子离家出走,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不成器,太脆弱,不懂事,为啥要出走啊!找到了没有?很少关注出走的深层原因以及出走的动机。所以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

只要上述原因解决好了,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赘述。

至于看法,一分为二地看:第一,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不是个明智的解决之道,不提倡,严防范。因为不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家庭、学校、社会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二,对某些人来说,出走也是一次较大的检验,验证的是你成长的成果——一次综合素质的测评,像题主所说:13岁的孩子独自一人从老家能找到他,比这个年龄的他聪明能干。从这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谢谢诚邀

上述问题,我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教育无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这三者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说家庭教育,是一种最初的教育,也是一种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极为重要。

可是眼下,家庭教育偏偏成了一种带有缺陷,甚至带有严重缺陷的教育。近些年,由于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对于孩子的偏爱,过分疼爱,也就成了一种不自觉地常态,孩子成了家庭的一切,为此,部分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过分的疼爱孩子,而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管理孩子,从而让孩子的成长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一种放纵式的教育,从而让太多太多的孩子,没有理想,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爱心,没有传统礼仪,没有做人道德,有的是放纵,自由,自私,贪婪,任性,为所欲为,自以为是。

对孩子是一味的顺从,一味的忍让,一味的付出。从而造成了孩子一味的逃避,一味的索取,一味的高高在上,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性子。

现在的部分孩子,没有一点耐挫力,没有一点受压力,没有一点控制力,凡事缺乏理性,缺乏耐心,缺乏锻炼,缺乏自信。凡事稍有不顺,便大动肝火,大发脾气,耍孩子脾气,甚至抵触,甚至反抗,甚至逃避。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望家庭在教育孩子身上,多点耐心,多点恒心,多点关注,多点陪伴,多点自律,多点支持,多点用心,多点科学。不要等教育孩子失败了,再后悔,已为时已晚。

这就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不当不妥,敬请谅解。




怎么看待离家出走的孩子?谢谢的邀请!每当看到一个小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而远行了。题主所描述的一位仅有|3岁的小孩不想再读书了,确离开了自己学校,离开了自己的学生宿舍,不过还好自己身边带了一部老人手机,这样通过父母的直接联系,安然无样,一切安好。我们大家试想一下,当我们自家小孩无愿无故就这样离开他生活的地方,不知去向,可想而知,父母是否心急如火,那么仅l3岁他能去干什么呢?我认为必须尽快找回家中,I3岁他还是未成年人,只时他还是处于童年时代,他虽然有个性,有自己想法,但是他的个性是否与父母有没有直接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否缺少了什么?孩子不想留校寄宿,是为什么?需要跟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只能己说服开导的方式入手,千万不能以粗暴方法去教育孩子,因为现在孩子懂事早,烈反心理比较严重,情需比较浮躁,所以说做父母该应该对自己孩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走向光辉的明天,切不可让小小童年弃学,而流入社会!个人观点,供参考!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离家出在的原因,对症才能下药,当然了解的渠道有学校、孩子玩的较好的同学,朋友等,孩子离家出走一定会有一个征兆,很多小的细节家长可能未去留意或发现。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一个观念那就是家长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对的,家长是不会犯错的,即使知道自己的言行伤害到孩子,碍于面子和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也绝不会跟孩子道歉,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是很严重的,甚至超过对孩子一顿暴打。身体受伤可以愈合,心理受伤太难愈合。

互联网时代小孩可以从很多渠道了解各类资讯,他们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分析和判断事情的本质,思想会比较前卫,传统家庭家长不可能和孩子成为可以相互倾诉的对象,也不现实,各自都有隐私的空间,谁也不希望对方去了解、打探和触碰。当孩子碰到一件为难或丢人的事情同时自己又不想解决或解决不了,通常只会有两个选择,寻求外部支持,不寻求外部支持,如果寻求外部支持的孩子通常都是比较外向的,情绪很少积压,也有宣泄和消化的方式,一般不会干出太出格的事情,而不愿跟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的孩子,特别是当他的情绪、压力无处释放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在隐忍、抵触、厌学、逃避等几个方面,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一但积累到一个点或者某一个事件触发到它就会爆发,这个爆发是很严重的,更有甚者会转变成,报复、伤害、出走、堕落、自残、甚至是自杀。

所以做父母除了养育子女以外,更多的应该是陪伴、教育、引导孩子。多交流和沟通,不要刻意去回避或替孩子做决定和规划,很多时候孩子是不会站在父母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但是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站在孩子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同时也要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作为父母更多时候是要学会自我检视,想想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子女的要的“太多”给的确“太少”

孩子只要不是违背原则或道德伦理的问题,父母吧他们当成“兄弟姐妹”又何妨?




13岁出走很远,但没有出任何问题,首先是幸运的。但下次会不会出,难说了。所以要引起父母警醒。

13岁孩子正是叛逆期,搞一些让父母头疼的想插曲正常。但叛逆期的孩子要平稳过度,需要家长付出很多。

这个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是怕去寄宿学校。他之前肯定表达过,但家长不理,只好用离家出走来反击。假如父母早早和孩子沟通,跟他讨论不去寄宿学校的利弊,可能会避免这个闹剧。

说到底,叛逆期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




原始地址:/qinggan/6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