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5岁男孩进行性教育?

5岁不需要性教育




如果我们不得不面对需要对五岁男孩进行性教育这个问题时,我觉得我们个人就应当先进行反思。问题是通过人的需求产生的,是什么能让五岁的男孩产生这种需求,到了那时候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可以进行科普性教育,根据年龄阶段进行合适的性教育,知道男女有别,懂得保护自已,不侵犯别人隐私。




虽然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受到家庭和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基础,性教育应该由家长来做启蒙。但现在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存在着误区和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错位,最终伤害孩子。

比如,“男孩危机”中,由于母亲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父亲对孩子陪伴很少,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对男性角色认同不够。

性别意识发展进程

在宝宝25-30个月,性别意识开始萌发。他们开始分辨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观察父母,从中获得与性别相关的典型特征(如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并愿意模仿与自我形象相一致的特征。这个阶段是性别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幼儿期的性别角色混乱,没有找到自身性别角色的社会定位,不仅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和婚姻,还会阻碍孩子发展成健全人格。

角色不完整家庭的教育局限

角色不完整的家庭不仅指单亲家庭,还包括“丧偶式育儿”家庭(指父母任一方完全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和隔代教育的的家庭。缺少另一异性家长的教育,孩子在其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缺乏完整形象的学习榜样,容易出现“男孩女性化”或“女孩男性化”的倾向。

父亲教育的缺位

《奇葩说》的论题“每周陪伴孩子12小时,如果做不到就取消爸爸这个称呼”,很多网友都选择了赞同。

“父教缺位”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和父亲养家挣钱的传统观念影响,父亲较少或不参与子女的教育中。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亲的行为模式、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孩子的交往方式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儿童的性别认同、性别角色认同、性别同一性的形成与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研究证明,父爱给予孩子坚强、刚毅、大度、宽容、幽默等心理影响,是母爱不能替代的。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儿女的性别教育上,能够培养儿子对女性的尊重,提升女儿与异性交往的自信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绝不应该缺席。




5岁的孩子也是需要性教育的。这里就得先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心理性欲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5岁的孩子属于性器期,这个时期的表现主要是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和显露生殖器以及产生性幻想,性器官是儿童获得性满足的重要刺激。这种刺激会给孩子带来复杂的心理感受,但和大人的性刺激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性刺激不会产生生理反应也没有性意识,只是单纯的纯粹的自娱自乐游戏而已。

此时的孩子会较多地表现出对性的好奇,男孩会出现恋母情节,想更多的占有母亲的爱。此时的男孩会表现出和父亲争宠的现象,但是最终会妥协,会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期待获得父亲的认可。潜意识和行为模式很容易受父亲的影响。

因此,5岁的男孩,对性已经有了意识。但注意他和成人理解的性爱是不一样。这里的性,是指对性别的辨别和心理的认知。这个时期,也是男孩人格形成的初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要教育他男孩和女孩生殖器的外观差别,让他建立起清晰的男女性别差异。

2、教育他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并注意卫生。

3、通过转移兴趣逐渐引导孩子不要过多玩弄性器官。但是注意不可以强制或指责,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4、教育他不能去碰别人的隐私。

5、教育他,让孩子知道他和爸爸一样是个男子汉,建立起同性认同,让他在性心理上和性情感上有一个学习模仿对象,促进孩子的性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原始地址:/redian/6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