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背诵古文,有没有必要明白其中的含义?

你好,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己通过读书悟出的道理往往更加深刻。反而现在的孩子比较反感说教式的道理。

其次,自己阅读是一种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文古诗文就是这样,或许我们在读的时候不是很懂,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当有一天我们遇到一幅场景时我们会突然感受到和当年曾经背过的古诗文的意境是那么的一致,以至于完全沉醉与其中,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一次站在楼上看着微微细雨,突然感到受“小楼一夜听春雨”意境是如此优美。才感受到语文和文学的美丽。


谢邀:我知识浅薄,说错恭敬批评与指点。

刘老师的回答很精彩,也比较全面透彻,我赞同,在此基础上我稍微说说我个人的浅见。

记忆力好的学生用刘老师所说的办法很好,但是对于忘性大,记忆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应该让学生知道古文的一些大概的含义、以及当时的时代与环境,增加学生对古文的兴趔,用这种办法与死记硬背诵相结合,我个人认为可以增加和帮助、学生对古文的记忆与巩固,减少今天背熟明天忘的这种现象。

培养小学生对古文以及其它必修学科的兴趣与爱好,是比较关键的,也是最复杂的,不过,随着全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关于小学生背诵古文,有没有必要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个话题,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科学与合理的解释。


当然要理解含义啊,只有理解了才能记住嘛,靠死记硬背就算当时背诵下来了,不就也会忘掉,我自己就有体会,一首诗,一段话,一篇文章,只有深明其义才能放在脑子里,并加以运用。

所以建议家长或者老师在孩子背诵之前先让其有个大概了解,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的强度,这等于为背诵辅助了速度,因此,背诵之前理解含义非常有必要。


背诵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古文家长也需要通过注解才能懂得古文的意思。因此有必要弄明白古文的大意,以及古文的文字结构。了解了这些小学生背诵起来会对古文更感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古文的记忆!同时平时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读需要背诵的古文!


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和再认三环节組成。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有意识记与理解紧密相关,我们必须尽力让孩子进行有意识记,以提高、识记或记忆效率!

幼儿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开始的,婴儿的识记是无意识记,谈不上理解。例如对“妈妈”这个词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逐步加深的。其逐步加深过程是:人、女人、喂奶的女人、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女人、生我的女人……,显然对婴幼儿來说,你跟他(她)讲“生”这个字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对幼儿园的孩子背诵一些古诗词不必让其理解!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种记忆方法是最好的,这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必须经过的阶段,是逃脱不了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步入幼儿,再步入少儿,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进入小学中、高年时,接触的古诗词(文言文很少见)慢慢地增多了,决不能让孩子一律采用无意识记的方法进行記忆,应尽力进行与理解相关的有意识記,其记忆方法必须与幼儿时期的记忆方法区分开來!

小学中高年级学到的古文是比较浅显的,是学生理解得了的,必须进行理解记忆,对字、词、文的理解是要考试的,这是教学大纲所规的!当然对于超出认知能力的古文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决不能揠苗助长,脱离认知规律,那是有害无益的!

结论:对幼儿背诵简单的古诗词,不必进行理解记忆。对小学生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文学习,必须尽量让孩子进行理解记忆(家长不要过于超前),否则很易使孩子养成不求甚解的坏毛病!


根据自己和孩子学习古文的经验,我认为在最初学习阶段,主要是多读、多读,多感受。当和孩子一起读的多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不断重复之后,很多意思孩子自然就懂了,到时候再加上家长的适当讲解,孩子就能把自己所读的古文和生活的场景联系起来,就成了实际的应用。

从一年级和孩子一起开始读《笠翁对韵》,开始并没有讲解,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两年的时间读完了上册,就是一次次的在重读的读。三四年级读完的下册,在读下册的过程中,孩子自己就开始对一些句子开始有想要弄懂的欲望。

当整本书读完之后,发现在一些美好的生活片段和场景时,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把书中的句子拿出来应用,举两个记忆比较深的例子。

某个冬天,三年级的某一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难得路面有霜,路上的人也比较少(孩子一般在7点左右从家里出发,7点15左右到学校),路边枯萎的草丛上有一层薄薄的霜,因为没有人踩过,孩子走在草坪上,说了一句:青霜锁道马行踪,这就是《笠翁对我》中的句子,我们没有刻意讲解过意思,但是孩子能够把生活场景和对应的句子关联起来,就是不断的读的作用。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开学之后,大概在四五月份时,某天和孩子在公园一起玩,看到户外的花开的很艳,随口问了孩子一句,这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其实是想和孩子一起复习一下描写春天的各种词语(比如:繁花似锦、春日暖阳之类),孩子脱口而出的是:花灼灼、草荣荣,浪蝶对狂蜂,这也是《笠翁对韵》中的句子,读的多了,孩子就记住了。

所以,多读,读的越多越好,从孩子能够接受的,简单的内容开始,朗朗上口的内容,读的多了,自然感觉就出来了,等孩子找到感觉之后再去讲解,事半功倍!


小学生背诵古文,当然要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内容啦,如果孩子不知道古文的含义。那背诵的就没有什么意义啦,孩子如果知道古文的意思,他理解的就很快,背诵的也很快。如果孩子不知道古文的含义,他就那么死记硬背,机械的背诵,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当孩子背诵古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孩子在古文当中陶醉。这样才有个好效果。


我是这样理解的,其实理解了含义更容易背诵。如果孩子学习时间充足,家长也方便的话,不妨给孩子多讲讲。背诵古文其实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功,在移默化中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慧,培养孩子们的记忆力和提高语文素养,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基于现在的教育理念,小学生需要大量积累课外古诗文的背诵,我个人认为实在是没有必要让孩子字字都弄清楚,因为这样无疑会占用很多的时间。这阶段让孩子大量背诵是因为孩子们这个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期,所以要好好利用。其实真正的对古诗文的理解,家长根本不必操心,待到以后孩子上中学学到这里,或者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自然能够理解。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再让孩子去记忆,显然不如小时候去记忆来得快!

在这方面,我是这样教女儿的,课外的内容我往往都是先让她去背。在背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觉得难背的内容,我再给她讲具体意思和作者创作时的背景,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孩子记忆。


如果是小学生从小就学习古文的话,当然是建议父母在讲解时,能够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方法,让孩子明白古文中的具体道理和丰富内涵,这样也有助于孩子明白古文的真正含义,同时可以增强孩子对于古文和语文学科的兴趣。

但是,如果孩子对古文不是特别感兴趣,或是很少接触,亦或是接触后还是一知半解,那就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操之过急。如果一下子让孩子非要记忆那么多的古文含义,而父母又缺乏必要有效的指导,那么,对于刚入门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将是晦涩难懂的,同时还没有完全沉淀。因此,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最好。


孩子背诵古文,我觉得必须要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背诵。如果对于古文意思一点不懂,孩子理解不了,那只能是死记硬背,很容易就忘记了。而且文言文的字句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更不容易记住。

所以,在孩子学习背诵古文的时候,我觉得最好是把含义弄明白,让后再去背诵。


孩子刚刚从小学进入了初中,在小学期间确实背了很多古文,但是大多都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我认为小学背诵古文,非常有必要明白其中的意义,我们是礼仪之邦,让孩子背诵的都是古文精华,只有孩子深刻理解才能更好的领会文字间真正的意义,从而学习。


当孩子问你某句诗什么意思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讲解诗意。千万不要说,你背会就行了,问那么多干嘛。尤其是两三岁比较小的孩子,有时候家长会觉得说了他也听不懂,就不去解释。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便他听不懂,你也要解释,这不仅仅是学古诗,在任何方面,都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把他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尽可能地用他能理解的方法解释出来,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孩子对万事万物、对规则的理解程度都会更深,甚至对你们亲子关系都会带来正面的影响。一劳永逸,家长千万不要懒。这也是刚才第二点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只有一起学,你才能第一时间回答他的问题,而且只有一起学,他才会提问题,你指望一个几岁的孩子,看完视频听完音频,把问题记下来集中问你,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说,在孩子三四岁以后,单纯的读诗、背诗是绝对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的。如果我们还像小时候一样,不解释,只是一味地背诵,孩子当然会厌烦。

这个时候他有了自我意识,他对世界的探索也不仅仅是限于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可以了,他势必想要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只要没有人压制他的好奇心,他都必然会有这样的成长。所以在这个时候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他学任何东西,都会是这样。

刚才说了,要让孩子在小时候多读一些有营养、有价值的材料。那么古诗词的营养和价值在哪里,其中之一就在于它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思考才能理解、才能掌握。

从孩子三四岁以后,我们就要和他一起来探究、来思考了。这些都是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的基础。


您好,作为一个古代文学专业的老师,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在带一个小学生,她之前参加一个机构培训的夏令营,里面包含所谓“国学”教育,其实就是只读不讲。一问她内容说了啥,完全不懂,感觉啥用没有。

有人引用古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来说明不需要讲意思,这本身就是望文生义。

因为,读书不求甚解也好,一字不肯放过也好,明白意思都是基础,在明白意思基础上,是否还通过文字音韵训诂,深层次考究意思,是否体会到微言大义,这是人人不同的选择。

而并不是说,连基本意思都不搞懂,直接读读就完事了,这很容易望文生义,想当然理解出错的。

尤其是小学生,古诗文几乎零基础,如果一上来不给ta把对的字词简单语法讲清楚,她很容易只是口头复述,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在教这个小学生时候,明显感觉到,只要我不断重复,不断尝试举例子,只要找对了她可以理解的话语,她就很容易理解记住。读起来背起来,一听就是明白了以后的读和背,和机械重复性的差别太大!

比如图中“习”,“習”会意字,本意就是小鸟反复试飞,引申出反复练习钻研的意思。在这里也就主要是不断反复修习已经学会的东西。图中说出“实习”,可如果不说清楚重在“习”,而让学生以为是“实习打工”的“实习”,那就容易出问题。

一直在这个专业,见到太多自以为自己国学如何如何,实际古诗文功底不够,导致理解诗文理解古代文化,都是一说就错,却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能知道自己知不知道,其实挺难的。


原始地址:/tuijian/1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