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过去的记忆在哪里?

在你的眼眸里藏着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希冀


现在想起童年的事还很开心!小时候和哥哥一起去河里钓龙虾,用气鼓蛙做饵。和小伙伴一起摸螺丝,现在长大了,好多东西都变了,和哥哥也不亲了。现在老家拆迁都去城市住了,不好玩了,不愿意串门,没有小时候那么温馨快乐了!


夏天来了,过去的记忆就是在小时候跟着我堂哥跑到学校旁边小河边抓小鱼


关于夏天的记忆,90这一代的孩子们应该用几首歌就能够表达

1.“池塘边的柳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罗大佑的《童年》

每到夏天大家拥有同样的娱乐项目捉知了。当天空蒙蒙黑的时候,带上家里的手电筒和小水桶兴高采烈的跑进小树林小河旁,聚精会神的关注着每一棵树和每一寸土地,心里只想着能够抓到很多的知了,或为零花钱或为了那香喷喷的味道。

2.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卓依婷的《捉泥鳅》

正如歌中所唱,池塘洗澡捉泥鳅,钓鱼游泳···

这是关于我们的水上乐园的故事;在夏天,叫上三五个小伙伴,去到熟悉的池塘小河里,脱下鞋子,用小手感受着淤泥里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我们或嬉戏或比赛,看谁抓到的泥鳅最多。

3.一九三七年哪,鬼子就进了中原哪……——(小兵张嘎)

它源自我们心中的梦想,男孩子都想做拯救世界的英雄,我们分配角色,用树枝代替武器,嘴里说着不知道什么语言,装作很厉害的样子,你是八路军,他是日本鬼子;来回互换角色,只为过一把当英雄打败日本鬼子的瘾。

4.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岗···—(采蘑菇的小姑娘)

作为山里的孩子,采蘑菇是每年夏天必须干的事情,每逢大雨过后,我们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带上小竹筐,去山上采蘑菇。白的、红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犹如一个个雨伞,非常漂亮···

5.打场、割麦、拉麦,压场,翻场,堆麦,扬场,装袋有多少干过的举个手!多想回到儿时的简单,你妈喊你回家收麦...——《你妈喊你回家收麦了》

打场、割麦、拉麦,压场,翻场,堆麦,扬场,装袋;这样的场景在农业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已经很少见了。一曲神曲将众多网友又拉回到童年的回忆里。

当然,还有抓蝎子抓蜈蚣等有趣的事情,这些现在听起来很恐怖的事情,在当时却是零花钱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就是我的童年回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只留下美好的回忆,讲给我们的孩子去听。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事情,他们都已经不能再参与了。就像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里,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一样。


在家里做女孩子,那时候家里非常穷,电视机别人家有我们家没有,要看电视就到邻居家里看看,过过眼瘾。电风扇也没有,只有自己做的纸扇,还是硬壳纸用胶水沾上去的那种。洗澡坐桶里洗,来了月经卫生巾都没有,用卫生纸。想想过去,在看看现在,什么东西都进化了,有空调,电风扇,热水器,商场,超市,医院,吃的也好,睡的也香。,


陈明:宣

“处”的意识是终止。处暑的意思就是夏天结束了。嗯,突然就结束了,如同终止一场盛大的茂密的欢愉,戛然而止,天空偶尔飘下一片落叶,天气就凉了。

在日语里夏日的结束有另一层隐晦的含义是“恋情结束了”就像“今夜月光很美”的含义是“我爱你”一样,充满日式的隐晦隐忍与略带酸味的浪漫。

“恋情的终结”就像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生命体从开始走向结束,也许略带遗憾和不甘,但终究是一种使命。我始终认为人类是终极孤独的,就像天空中的两个星座那样永远无法相逢,没有什么可以必然地把两个人绑在一起,我们与他人之间若有缘份,亦是存在一段关系,我们用这段关系去认识理解他人,世界和自己。


窗外呱躁的知了,教室闷热的空气,昏昏欲睡的午休,头顶吱呀的吊扇,就是我对那些夏天全部的记忆。

学生时代,当时觉得略微枯燥,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最美好的,像极了夏天的时光,充满了活力和希望,那时候总觉得时间很慢,日子很长,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高中时代的夏天,即使放暑假也是十多天,所以长长的夏季,我们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燥热的天气,燥热的青春,旺盛的精力,男生即便是在酷暑的中午,也会去操场上打球,回到教室一身臭汗,嘻嘻哈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挥洒掉过剩的荷尔蒙。

女生则是频繁的往小卖店跑,贪恋冰淇淋的凉爽,偶尔坐在教室窗边,偷看一眼心仪男生在球场上的身影。

酷热的夏天,繁重的学业,也挡不出青春的美好和热情,我们在人生最美的年纪里,恣意的绽放。

多年之后,当年的人和事虽然会变的逐渐模糊,但是那写年夏天的味道,却一直在记忆里。


上学时害怕夏天,收稻谷,又晒,又热,喜欢的是跟小伙伴放牛,摘野果[呲牙]


北京的夏天是丰富多彩的。

首先,说到吃,那就首选麻酱凉面。

泻好的麻酱,浇到过水的凉凉的手擀面上,再来点醋,来点辣椒油。

配上一条黄瓜,就上几瓣新蒜。

简单,但好吃。

北京人之爱麻酱,历史上有记载。

老舍先生就曾经在困难时期专门在代表大会上给北京人争取麻酱的供应。

这是主食,水果上来说就是大兴的西瓜了。

沙瓤,保甜。

这真不是广告,大兴庞各庄的西瓜,这是北京人都知道的地标。

那里的西瓜就是好吃的代名词。

我个人还钟爱一种水果,就是杏。

这种水果据说比较刺激,建议少吃,但它是北京夏天的一个标志,而且,味道绝对是酸甜可口。

大概有两三种吧,记得是麦收之前,也就是六月初,有一种红里透着绿色的,叫做响铃,很好听吧,是酸甜的。

小时候有过拾麦穗经历的小盆友一定不陌生,那时候没有熟透的青杏切碎装到空的北冰洋的瓶子里,倒上白开水,这就是纯天然的饮料。

别问我为什么不带北冰洋啊。

到了当下的六月底,就是一种很高贵的香白杏了,为什么说高贵呢,是我本人的观点。

这种杏个大,甘甜,卖相好看,微绿里透着银白色。

而且远处就能闻到香味。

这里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水果就是鲁迅先生写到的桑葚。

北京不出意外的给加上儿化音,叫做桑仁儿,仁儿要读重音。

其实北京的桑树大多是在坟地的地方,有黑白两种果实,小时候要爬上树去吃,尤其是逃学去的时候,是说不了慌的,因为吃完了嘴的四周都是被染上的深紫色。

小时候还有一句歌谣,就是“谁吃我桑葚儿黑屁股”。。。

再有就是冰棍儿了,北京的冰棍当时有奶油小豆的,卖冰棍的都在承冰棍的箱子上盖上白色的小棉被。

记得是三分五分。

后来又出了一种奢侈品,北冰洋双棒。

真好吃,现在好像也是很贵的那种,要八块一根。

呵呵。


在脑海里,抺不去的记忆。晚饭后我们几个发小人拿着话筒,去街中心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到人们散尽后,我们几个便开始商量下一步行动,有一个说看到某某队种的瓜己经成熟,我们去光顾一下吧,当年也就是十五,十六岁这个期间,一拍即合。我们几个悄悄的摸到瓜田,刚要下手,忽然又见村支书领着几个村干部去瓜园吃瓜,逼的我们在瓜田趴了两个小时。等村干部走后,我们摸了几个甜瓜到路上啃了一通,那时家教很严,剩余的不敢往家拿。又想到刚才村干部吃瓜的情景,我们几个便把瓜呱呱的在地上猛摔一气,扬长而去。


夏天来了过去的记忆,在那年高考的恍惚记忆里,复读了一年,高考成绩涨了15分,420变为435,依然走得是大专,无比的失落和惆怅又带点晦涩的青春记忆。那年夏天很难熬,又终身难忘,让我学会了一句话,当我呢嗯改变不了风向时,我们要是这改变帆的方向。现在依然很好,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过不去的炎热夏天[呲牙]


记忆在老家的旧房里,那时候奶奶还在,那时候不懂事不知道好好陪奶奶,一个人到处跑,记忆最深的就是去河里洗澡,一去就是大半天。让奶奶冒着熊熊的太阳出来找我,想着就心酸。。。。


我最喜欢过夏天了,体寒过冬天太可怕,夏天出去玩,穿的少拿的少方便。


70后的我,每当记忆起夏天的味道,心里就要回到以前的情形,在自家门前的葡萄树下,每天听爷爷讲西游记和水浒传,吃着瓜果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暑假作业,一起唱歌,一起捉迷藏,一起看小人书,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现在想想,我好想回到以前的童年时光,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欢乐呀。


夏天来了,儿时最美的记忆就是,头顶烈日,拿起叉头扫把按蜻蜓,不知疲倦。


每到夏天最能勾起我记忆让我回味无穷的就是曾经那条离家不远的河。我童年夏天所有的快乐都留在那条河里,摸鱼捉虾戏水,都晒到脱层皮,仍玩得不亦乐乎。

再回不去的童年啊,我是真的老了。


小时候的夏天,妈妈总会买上好几斤西瓜存在家里,一家人每天都能吃上一个西瓜。有时是凉拌冰镇西瓜,将冰箱里的西瓜切成小块放在碟子里,然后撒上一点白砂糖,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甜品。印象深刻的是每次中午餐桌上只要有凉拌西瓜,这道菜总是最受家里人欢迎,分分钟就能消灭光。我有时会在傍晚捧上半个西瓜在院子里乘凉,一边用不锈钢勺子一勺一勺舀着吃,一边跟小伙伴们聊天。若是有人问我童年夏天的味道,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西瓜味。

小时候,夏天的白天能听到知了的叫声,晚上能听见青蛙的叫声。这两种声音伴随了一整个夏天,小时候我觉得很聒噪,长大了我却极其想念。现在住在城里很难再能听到了,知了声还能偶尔听到一两回,但是青蛙的叫声我就再也没有听过了。每当听到知了声,我就会觉得很踏实。知了叫得越是欢畅,我的内心越会安宁,反而还听出了一份悠闲自在来。


关于夏天的回忆。

看到这个问题就勾起小时候的各种趣事了。

我们家是在山区的小村庄,在农村夏天对我来说应该是最好玩的季节了,因为,夏天有各种属于孩子们的乐事。

上山摘野果

我们那里是山区,村子四周两边都是山。每当到了夏季,山上就长满各种野果,有番石榴、黄皮果、枇杷、野葡萄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果子。一下课或者周末,村子里一群孩子一起爬上山去,边找边吃,吃遍整个山头,有的还不够熟的果子就留着下次再来吃,有的吃饱了就摘下来一些带回家再吃,那时候真的太幸福了。

下河游泳

上山摘完果子,吃饱了自然不会忘了游泳。村里有几个泉眼,清澈见底,泉水冰凉甘甜。一群孩子脱得光光的一头就扎进了泉里……泉水太冰冷,游了不一会就觉得冷了,就到泉边的大石头上躺着,晒着大太阳再舒服不过了,可是有时候游久了,嘴唇都冻得乌青都还不舍得回家,这时,大人们就得把我们赶上岸了。

就这样整个夏天过去了,小孩子们都黑了一圈又一圈了

插秧

插秧,说起来可能不算是美好回忆吧,毕竟是在大太阳底下干农活。可有时候,很枯燥乏味的事在孩子眼里也可以变得充满乐趣,我记得那时,特别临近自家的田也有别的小伙伴,这样就可以一起在泥田里戏耍了,我们经常为了能去游泳,就故意在水稻田里打滚,全身粘满了泥,就往游泳的地跑了,这样大人也就憎骂几句别无他法……

钓鱼

那时候的鱼钩还没有像现在那么专业,也就是在山上找的竹子,鱼线有时候是从水泥袋子上拆下来的,唯有鱼钩是买来的,就连浮漂也是将烂拖鞋剪一块来做成的。那时候也没有啥特别的钓鱼技巧,可那时候特别容易就能钓到鱼,记得有一次钓到一只四指大的鱼,可把我开心坏了,那时候还小,从来没有得过这么大的,我兴高采烈地回家向奶奶炫耀,那晚家人吃着我钓的鱼,内心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爬树乘凉

村口有一颗大榕树,四五个小孩子刚好环抱得过来,树盖展开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宽,老人们都喜欢来这里乘凉,小孩子则都喜欢往上爬,看谁能爬的最高,就觉得爬的高能吹到的风更凉爽似的,有时候,放牛回来就干脆把放牛绳往树上一挂,简易的秋千就出来了……

当然还有很多农村的快乐事儿,就不一一列举了,写这回答的时候,儿时的美好回忆都涌上心头,太怀念了,一转眼,也快是三十的人了!


回忆多了,小时侯已放暑假,就帮助家里人干活,那时候家里种西红柿,已到下午就到地里面去采摘,我们姐妹几个边干边吃,那个痛快别提了,满满的回忆,还有到河边去游泳,几个小伙伴去捉鱼,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可以喝的,一切都过去了,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记忆中的夏天,虫鸣鸟叫,繁星点点,妈妈拿着蒲扇为我们扇走蚊虫……

那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冰激凌,更没钱去避暑胜地,但那时我们并不觉得热啊。

我在想,到底是那时候天不热,还是童年的我们心太净?

又或者,那时候,只知道疯狂的我们开心地忘记了热这回事。

那时候,夏天是从第一根冰棍儿开始的。

除了上街赶集时能买到冰棍,在家里也能遇到卖冰棍的人来。

他们往往骑着二八自行车,车后带着一个泡沫制成的降温盒,里面装着一个个裹着花纸衣的冰棍。

那时候没有冰箱,西瓜就泡在凉水里,一勺子挖进去是再高级的冰激凌也替代不了的香甜。

那时候,夏天的时尚就是各式各样的塑料凉鞋,赶上有集市的时候,卖鞋的会在街边摆成一大片,五彩缤纷。那时候没有空调,天热的时候就喜欢坐在电风扇前面。夜晚睡觉前,还会在坐扇前放一盆凉水,吹出来的风又凉又清新。

那时候,房前房后都是树。孩子们在树荫下的碾盘上,写作业,玩泥巴,抓石子,打纸牌。大人们在树荫下做农具,纳鞋底……

村口的树荫凉,往往还是村里的饭场。吃饭时,各家的大人孩子都端着饭碗,或蹲或站地齐聚树荫下。

那时候,没有暑假班,没有特长班。暑假期间,除了帮大人干力所能及的活儿,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儿。

天不亮就起床了,天黑了还在场里地里、河里沟里、风里水里玩儿。

打水仗,捉知了,逮泥鳅,玩泥巴,捉迷藏......

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年代,眼睛是明亮的,快乐是自然的。

那时的我们,真是见风就长。

有时候,假期里能看到一场或几场露天电影。

这时候,村上的热闹与喜庆程度,几乎赶上了过年。

早早吃罢晚饭,大人们就牵着孩子们的手,搬着小板凳,去村头空地的电影幕前等候。

直到放映机把荧幕照亮,一双双小手好奇地随着发电机的光亮在荧幕上舞动,电影就快开始了。

《葫芦娃》《黑猫警长》《小兵张嗄》,还有一些红色革命片,是那时候常看的影片。

电影结束后,往往吵闹着要来看电影的孩子们,已趴在大人怀里或后背睡着了。

花露水,电蚊香,对那个年代来说,是陌生的。

那个年代,最熟悉的两种味道,一个是清凉油的味道,一个是妈妈的味道。

被蚊虫叮咬了,就涂抹一点清凉油,钻心的凉,透心的舒服。

在场院里,在树荫下,在房顶上,在蚊帐中,我们倒头睡着后,妈妈会摇着大蒲扇为我们扇扇子,驱蚊子。

往往是,睡一觉醒来后,妈妈还在摇着蒲扇,不停地扇啊,扇啊......

空调的风太凉,电扇的风太猛,只有妈妈的蒲扇扇出的风,那么柔,那么轻,那么养人。

至今,仍晃动在记忆深处。就像她的爱一样,永不消散。

儿时的夏天,你还记得多少?

(经济日报编辑:徐晓燕责编:张倩)


原始地址:/yanjie/4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