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人认为最理想的职场管理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人性化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并用才是理想的管理模式


手工艺行业,小公司,大家熟悉,人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比较好。


我想说的是目前绝对理想化的职场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理想化那绝对又是相对的,可以这么认为:理想化的职场管理模式是因人而言的。

1.政府行政部门那所谓的理想化管理模式根本不存在的。政府的管理工作是上传下达,积极完美配合,做好本部门自己本职工作,不出事就OK。没有绩效考核,只要按领导意图做事,工作做的差不多,工资不少拿一份钱,没人挤兑,没人告状一切安好就阿弥陀佛。就个人而言这不是理想化的职场管理模式。

2.国有企业,央企也不是理想化的职场管理模式。管理工作基本和政府部门差不多,不同的是国企和央企注重的是流程,流程内你可以督促你的上级部门,尽快审批相关流程那是正常,但在行政部门就不行的,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流程解决问题。辟开流程谈工作,那是瞎忙乎,即使流程不合理。所以要想在这类企业找理想化管理模式也是不现实的。

3.外资企业过多的注重效益,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相对来说处罚比较重,没有人情可言。当然对于想拼命挣钱,精神忍受得住寂寞的人来说还算是比较理想的职业,单就管理模式而言就不能算理想化了。

4.私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一言堂,老板说了算,对工作管理全凭老板高兴,同一事情高兴时和不高兴时处理方式截然不同,随机性太强。忍受力差的人一般都是选择跳槽的。所以也不存在理想管理之说。

5.目前我认为相对理想化管理模式在互联网企业还算理想吧。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考勤打卡也很人性化,处理工作问题年轻化,简捷化,合理化,行业前景也算是是朝阳产业,只要肯付出,认真努力踏实工作,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基本都能实现理想化的工作模式。

到最后我想说的是理想化的职场管理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这和个人对待世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关系,但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是千姿百态,根本统一不起来,所谓的一切理想化因人而已,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理想化的。

以上的回答纯属个人理解和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


不同职场人的工作模式:

1、新人模式。

这里的新人不仅仅是指刚开始工作的人,还包括工作多年但是依然没办法独立做事的老人。

他们需要你一步步教,需要你明确地告诉他们“解题步骤”,口头告诉他们的时候,还让你说慢点,以便于自己记下来,最好是书面写给他们。

否则,他们就会搞砸,或者以不知道该如何做,遇到某些小问题推进不下去为由,让事情停滞在他们手上,或者甩锅出去。反正是你告诉我的工作步骤,我遇到障碍了,得靠你解决。如果发现出错了,就可以说,这是领导交代这么干的呀。问他们怎么不推进工作?就说遇到问题,要等领导指示啊!自己哪能随便做决定?再问为什么不及时请示呢?领导都忙呢,明天再去找吧。或者说我给他QQ留言了,还没回复呢。

这样的风格,我认为都是新人模式,或者有部分人叫老新人模式。

按理说,这些人都应该送回去重新打磨,因为在哪个团队,他们都是拖后腿。但诡异的是,这类人在很多单位的数量还不少。

2、搬运工模式。

你交代个活,他也能明白和接受,但是工作起来,完全不动脑筋,拿着往年的方案、模板或者网上的模板,随便改个日期,就交作业了事。

说真的,这样的人只是把工作就当个混日子的差事,只要不被辞退,能混一天是一天。

3、独立模式。

接到任务后,能在指定时间完成工作,并且不需要你操心过程的职场人。

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人,是老板最放心的人。


所谓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管人包括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跟员工谈心,培养员工。管事包括计划任务,分配任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

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对于管理员工完成任务,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任务驱动型

管理者分配任务给员工,员工根据管理者分配的任务,一条一条完成,员工可以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很适合结构化任务,那什么是结构化任务呢?就是任务可以根据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更多是操作性任务,需要细心,按时完成,可以建立统一的SOP,由SOP来保证任务的质量。

这种可以学习一百年前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把任务细化,学习标杆,然后一遍一遍的熟练以后,提高工作效率,使用计件工资,运用工资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所以这种模式多运用于重复性的劳动,缺点就是工资对于员工的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不起作用了,而且员工一直做重复性劳动容易疲倦,对工作会倦怠。

这个模式还运用于非重复性工作的刚毕业新人员工或者初级员工,当员工刚进公司的时候,管理者能够把任务分解,分配给员工,可以促进员工上手,掌握工作中的技能。

目标驱动型

管理者制定目标,不具体分配任务,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员工自己去做,提高员工的自主性,让员工对任务负责。

这种模式适合知识管理者,因为知识工作者每天对着电脑,没有办法把任务细化,然后监督执行。比如说,上司叫你写一个文案,你对着电脑,没有办法知道你有没有在想文案,还是在想昨天看的美剧。所以给定文案这个目标,然后定一个deadline,这样让员工去完成,只要能完成任务,不用管员工查了多少资料,改了多少遍。

那对于这类员工,怎么管理的,Google发展了一套OKR管理法。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可衡量的贡献上。

目标(Objective):目标是驱动组织朝期望方向前进的定性追求的一种简洁的描述,用来衡量我们要做什么

关键结果(Keyresult):关键结果是一种用于衡量目标达成的定量描述,用来回答我们是否达成目标

管理者每个月份与员工确定目标,还有就是完成目标所需要达成的关键结果,管理者只需要监督OKR,员工自己OKR来完成任务。这样解放了员工,不用每天都跟上司回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也解放了上司,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计划,沟通交流,培养员工上。

价值观驱动型

管理者不负责分配具体的任务,也不设定目标,而是营造氛围,让员工自动来完成任务。

海底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底捞的服务好,服务都是员工来做,那怎么让员工来做好服务呢?海底捞从企业文化入手,做了如下

服务员配有保姆,每个员工回到宿舍,保姆铺床,打扫卫生,出去跟都可以跟别人吹牛了,享受服务,见过吃过,这样去到店里的时候,才能服务好别人

公司包吃包住,鼓励员工谈恋爱,如果有两个员工恋爱了,给员工租单间

员工做的很好,如果被其他公司挖走,有嫁妆,店长给8万,区长给一个店。

所有员工的钱,寄一部分给父母,用邮政银行,到村里的时候大喇叭喊,可以提高员工父母的自豪感,所有一个村,一个村的人把孩子送到海底捞

真正做到把员工当家人,当员工被服务好,则这个员工面对客人的刁难,受到委屈的时候,还是能服务好客人。

所以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于工厂重复劳动,或者初级员工,可以使用任务驱动型,效率最高,对于知识工作者,可以使用目标驱动模式,这个模式最有效,当然最理想的是用价值观驱动员工,这个需要管理者有很高管理能力和对行业的理解能力,也是最难达成的。

欢迎【关注】阿布,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HR知识,认知成长。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的观点。


原始地址:/redian/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