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与职业的脱节
专业知识与现在岗位需求有比较大的差异,即学的和用的两回事,很多高校也通过实习和实训进行改善,课改也有一定的作用。
2、老师与导师的脱节
大学的老师无论是专业老师还是其他老师,他们有高校的工作经验,很少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因此很难给学生有很实用的职业规划指导。
3、校园生活与职业生活的脱节
校园生活以学习为主,职业生活以工作为主,很多学生很难转换这个生活方式,工作了还在强调用学习方式去搞定工作,肯定是不行的。一面试就说是来公司学习的,一工作就认为没人教的东西就不应该会的心态,这也是一种脱节。
这是一个辨证的问题。是学习的两个阶段,大学是知识体系的确立和学习能力的塑造;而职场是知识如何用、怎样用、适应用的过程。举人例子,基础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大家知道,我国的数学基础理论教育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某些科技领域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一旦突破某些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马上超越。这就是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可以用一蹴而就,量变到质变来形容。
大学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想法:如果我是先工作,后进入学校学习,我会学得更好,因为那时的学习一定是有针对性的。多年后,我再想这个问题:也未必,因为工作和行业不同,针对性不同,谁又能知道选的是哪些工作或行业呢。
在于家庭教育!
1依赖学习VS主动担当大学期间,大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就好,注重学习的过程。而在职场中,领导最看重的是你的工作结果,而且不会有人一直在背后催促你,全靠自觉。王慧今年毕业后,到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助理。刚入职时,领导每天忙忙碌碌,没空指导王慧,王慧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老同事一起去吃饭,也不会叫上王慧。王慧瞬间感觉自己很孤独。一次,王慧需要完成一个项目报表,由于经理没有交代提交时间,王慧是能推则推。等到领导想马上要数据时,王慧却傻了眼,辩称说领导没说具体的提交时间,这让领导很反感。除此之外,王慧还到处与人说是领导没有说提交时间,大家都开始远离王慧。本来就不适应职场的王慧被迫辞职,重新择业。职场人,需要发挥更多主动性,才能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2同学关系VS人际维系大学期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单纯,彼此学习,共同促进。但是在职场中,需要处理和领导、同事以及与客户之间的多重关系,并且要用心维系,因为这关乎你的职业发展。康康大学期间很注重哥们义气,经常会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倾囊相助,甚至有时还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毕业后,康康到一家金融公司做市场专员,经常和同事一起做地推活动。在工作中,康康不怕苦不怕难,常主动和客户沟通交流。由于本身就具备亲和力,康康收到了很多客户资料。同伴阿峰则抽空就偷懒,经常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看着康康一个人在大太阳底下与客户沟通。康康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能够体谅阿峰。没想到阿峰到公司之后全面复活,在领导面前邀功。康康这时才觉得是自己太傻了。处理职场关系,不同于同学关系,要顾虑多方面因素。
3三点一线VS多种场合大学期间,每天按时上课,规律作息,顺利完成学业即可。进入职场后,对内需要处理不同场合跟领导以及同事的关系,对外还需维护客户关系。贝贝上学期间,是班里出了名的好学生,年年拿到奖学金,毕业之后凭借优异成绩,贝贝也得以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总经理助理。贝贝平时工作认真,效率极高,深得领导信任和重用。因此,领导经常带贝贝一起外出谈合作,但贝贝却很讨厌这种场合。一次,贝贝当着领导的面,拒绝了客户的敬酒,这让客户感到很不被尊重,也终止了两家公司的合作,这让领导非常愤怒和失望,从此贝贝被领导雪藏,有任何重要场合也不再叫贝贝参加。不被重用的贝贝也开始消极怠工,越来越懒散。进入职场后,你能够平衡的关系越多,你的发展路径就越广。
社会是大学!但是大学不是社会!
中国的大学生缺的是应用和社交能力,用题喂出来的,正常。
学无致用,拣轻怕重。
1.目标上的差距
大学生的目标基本上都很空泛,比如说升职加薪,创业成功,完美上市...但接着问下去,大部分人都没有制定好一套的方法论出来,只有目标没有方法,那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而职场中,吃香的是那些不仅有目标,而且执行力超强的人。这些东西,学校的老师却很少提及。
2.对行业的认知
现在的状况是,80%的高考生在报专业时,都没有对其有清晰的认知,大部分的建议来自于父母、朋友、老师。大学4年里,他们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身的兴趣和志向,不会及时止损,不会思考未来,毕业时把简历乱投一通,结果要花上大把时间去认知行业,处在不停转行的过程中。
3.对岗位的认知。
除了行业,对岗位的认知也很少。各个岗位的工作天差地别,行政、财务这种岗位几乎是个公司都需要,而同样是新媒体岗位,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区别很大。
建议各位学生在应聘工作时,一定要对症下药,这样比较容易成功收到OFFER;而且在了解行业和岗位之后,你也可以从中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能力。
这应该是学校和职场脱节严重的地方。现在学校秉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非黑即白的应试思维,不是对就是错,标准回答都白纸黑字的写着。所以,学生在学校所谓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职场上是不适用的。
职场上的专业能力,指的是你可以完成本职工作,处理围绕工作的各项事务的能力。这些,基本都需要学生从0开始。
5.人际交往。
又是一个特别脱节的地方。不过,说实话,这个学校的老师教不了,也没法教,得靠自己去职场体验、学习。
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两码事。学校刚出来,容易有两种情况,要么过于谦卑懦弱,唯唯诺诺,要么过于孤高自傲。哎,血和泪还是要自己去体会,说再多也没啥用。
6.主动性。
学生生涯,大部分时间是靠外力推动去学习,只有少部分人会主动给自己开小灶;可在职场上,你还是这样推一下走一步的话,大概率会被淘汰掉。
大部分时候,领导只会给你一项任务,而如何去完成这项任务,那需要你自己去搞定,你可不好在待在原地等着别人教你去做。
7.格局。
说起这个有了抽象了,摸不透抓不着,前面说的都是在技术层面的东西,而这个是在思想上面的东西。
所谓的格局,或许指的是眼界、气度...这个东西,谁也告诉不了你什么方法论,你只有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多做事多见人才会有一点点的提升。
(内容源自@张展)
总结:大学和职场我认为最大的脱节是
模拟战和实战
在大学里,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不管是在老师面前还是同学们面前,都可以被举得高高的,那可以说是一种殊荣。在社团里,一个活动根据早早就写好的策划书,排练一次又一次,然后在舞台上完美谢幕,最后领导老师会说,这次的活动办得不错。可是在职场,没有演练,只有一次过,更没有过程,只有结果,一次有可能就是你的一生。而往往校园的模拟战会给很多人带来错觉,到实战有所偏差的时候就会深受打击,自信全失。
不做和必须做
在大学,你可以为了踢一场球而不管专业学得怎样,技能更不用说了,但是每次学分你都可以根据体育项目或者爱好活动比赛得到嘉奖再或者由于你的好人缘,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可以勉强不挂科的,轻轻松松又度过一个学期。而在职场,你会发现除了数据其他都是耍流氓,你必须实实在在get技能做项目,而且必须做出结果。你会为了把项目做好,因为一次项目没能很好给公司带来想要的结果而责怪自己漂泊异乡的无能而痛哭街头,而在学校还能更多选择的你会选择随心所欲,在职场只能心随所欲。
被突破和突破
大学里,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去等待解决,因为就算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但是你会被定义为是个需要被保护的成年人,没生活费等家里寄,作业不会做等老师交,总担心有些技能用不上所以不学、大多是等着外部去突破。而在职场的,你只有更努力才能把这个月房租交了,才可以下个月少几天不啃馒头,ppt没做得高大上而去OT学技能,总担心有些技能要用上而去拼命学。记得一句话,从外突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
以上三点是我毕业大半年来对学校和职场脱节的一个总结,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挣扎会有更多不一样暴露在我们眼前,甚至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冲击,或好或坏,但是呢,要相信。(相信什么你自己慢慢会领悟起来的。)
PS:推荐几个在校园里都以为不会用到甚至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却在职场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软件。
Top1:幕布
推荐指数:☆☆☆☆☆
幕布是一款思维概要整理的在线工具,可以用来记录笔记、管理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等。
Top2:天翼云盘
推荐指数:☆☆☆☆☆
天翼云盘是一款文件同步备份的存储工具,可以用来备份日常工作,管理文件,共享资源以及get技能。
Top3:ECharts
推荐指数:☆☆☆☆
ECharts是一款开源、功能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商业级数据图表,简单说就是你可以自定义数据图表。
Top4:Smallpdf
推荐指数:☆☆☆
职场工作各种PDF文件格式转化。
大学书本上的知识,课堂里的教育用于现实职场中,实用性已被阉割,专业与职业错位,理想丰满,生活残酷,心里落差需要长时间不断适应、修正,认识知识与认识社会有道鸿沟,心智成长与三观树立需要时间打磨,桥梁架设只有自我在不断碰撞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体感心悟中完成。脱节的就是这个桥梁架设。大学里的鲁班在哪里?
一个是象牙塔,一个是泥潭,如果还没有放下所谓的自尊和任性,那肯定就会脱节了
大学没有职场这么多的利益冲突,所以就少了些许残酷。
大学可以活出个性,活出自我,但是到了职场就要低调做人,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维持好自己的人际网。
学会了像生活低头,只要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面对职场中的种种不公、阴暗面学会了妥协。
学会了承担,大学可以过的没心没肺,因为有老师、家长的关怀,虽然是大学,但也是学生。到了职场,全靠自己的努力与能力,要有完善的人生规划,不能浑浑噩噩的活!
大学注重学习能力,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面也较少,圈子没有那么复杂,没有什么利益的冲突。当步入职场之后,就会发现真心朋友基本上没有,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处事还要懂得圆滑,
大学环境相对单纯,人和人之间还是很纯粹的同学关系,职场就不同了,什么勾心斗角,落井下石都有。
大学就是只需要好好学习,不社交,成绩好就可以拿奖学金,大家也不会看不惯你。当职场不一样,职场不社交,太孤僻,是要被孤立的,而且职场不是你努力踏实就能混的好的,职场考察的更多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职场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职场要八面玲珑和情商高,怎么样说话让别人舒服,做事又有能力,这样才能做得好。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老师!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下这个问题吧。
大学生何止是与职场脱节,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有些大学生是跟社会脱节。
1、一句话害惨大学生
不少大学生被家长和高中老师的一句话害惨了。
“现在拼命学,等考上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
很多孩子的确很听话,上大学后精力就不在学习上了,而是怎么玩,怎么浪~~~~~~
结果可想而知,大学钱花了不少,真本事没学多少,等到毕业才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2、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现在不少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与实际企业的需求是脱节的。
尤其是连续20年的扩招,高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不少高校不断开设新专业,专业建设注重形式而缺乏内涵,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
学生即便是认真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大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作要求脱节。
3、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接地气,与就业市场脱节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不少孩子的家长已经是70后,家庭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说这些孩子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简言之就是钱多活少离家近。
但是,企业不会白养人,招聘员工是要创造价值的。
于是,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
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与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
关注雷哥,关注教育。
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如果不改变通行的教育系统,就永远改变不了通行的管理系统。它们是同一个系统。“
更准确地说,教育系统负责把人培养出来,然后输送进管理系统中。但是教育系统培养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不适用于管理系统,特别不适用于管理者的培养,甚至严重脱节到相互矛盾的地步。
第一个表现:学校教育只鼓励个人成功,不鼓励团队业绩。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教育考察评估的全部,都是一个人作为个体的努力和成果。即使当上班干部,也并不需要为团队的成绩操心负责,最多帮忙维护一下纪律。
而在企业里,从个人到管理者的第一个角色转换就是要从为个人业绩负责,转向为团队业绩负责的层面。企业要花很大的篇幅来纠正管理者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
第二个表现:学校教育都是直接给答案,而不鼓励提问。
即使跨越了管理者的第一个角色转换,知道要教会下属培养人,关注团队业绩,但是你可能仍然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只会像学校老师那样去教人,就是直接找答案给答案,而不是通过提问去寻找去质询。
学校教育是不鼓励提问的,学校教育更多培养的是给出标准答案的能力,而且更可怕的是老师心目中那个标准答案的能力。
还有一个危害就是,正因为答案是标准的,而且常常就在老师的心中,即使提问,也常是钓鱼式提问——就是这个提问,正好是对应心中那个标准答案的,如果没有对应上,他心中也会有一套标准答案,所以才会有揣摩上意的出现。
第三个表现:学校教育鼓励的是补人之短,而不是用人之长,美其名曰全面发展。
在学校学习时,鼓励的是补人之短,哪门课成绩不行就专门补哪门。而到了工作岗位,不鼓励用人之长,而擅长补人之短,就会养成的是盯人短处,不懂得发现和欣赏自己或下属长处的习惯,以至于大部分时间花在“持续纠错”上,而不是“扬长避短”上。
因为学校教育的任务,最主要是让每个学生达到最低要求,这样做无可厚菲。但是在企业管理中,用人之长才更能激励人、成就人,而且在市场中,越是“偏科”的企业,才越能因为不同而卓而不群,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大学讲究的是对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专业教育也只是把专业知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概念进行授业。有些专业覆盖领域很大,学校在培养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就是啥都教一些,让学生啥都会一点,至于有没有用,是不是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就不管了,也没办法管。因为毕业后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学校也不知道,也没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只能尽量把学生培养成干啥都能很快入门的人才。而企业看重员工能否创造效益,是否具有业务能力,更在于某一具体点的探索。如果想要进一步感受专业能力的差异可以去相关企业实习,身体力行,并作出针对性的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
另一脱节点的在于观念,国内大都把学校打造成一个象牙塔的形象,鼓励学生勤奋苦读,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初心,本意无错,但学生的经济意识未能得到发掘,财商较低,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也就导致了大量毕业等于失业的案例。财商的培养一直是国内高校的一大短板,绝大部分普通学生读书仅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即便是学富五车追逐科学真理的学者也需要吃五谷杂粮,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终将使人才成为无源之水。企业竞争则是弱肉强食,收益、绩效、潜在价值成为首要考核标准,社会人对此也深谙于心,所以职场上明争暗斗的都是利益。
因此,要想减小脱节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转变,更需要在思想上蜕变,增加自己的财商。
学生气未脱,不知道职场是个大熔炉。刚进职场又要学习技能、又要学习处世之道。稍有不慎,轻则呛口水,重则⋯⋯。这是学校学不到的,只有千锤百炼,才能百炼成钢。
脱节是根据学到知识承受能力,职业对自己不乐意,钱多又不喜欢职业,脱节在一定时期是有变化,人情关系,上下级关系,矛盾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