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不知道题主的孩子今年几岁?成年人的印象中孩子喜欢分享就能交到好朋友不喜欢分享就交不到好朋友。

让孩子喜欢分享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比如说在吃饼干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分享一片给爸爸分享一片给妈妈,爸爸妈妈在得到饼干的时候要对孩子表示感谢感谢他的分享。

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给她的乐趣,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里面也会有一些分享的主题课,时间久了慢慢的孩子会养成喜欢分享的好习惯。




尊重和维护孩子的心理平衡

当宝宝的玩具被移位或被人拿走以后,他感知到平衡的变化,首先要恢复平衡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产生的不安因素打乱了宝宝熟识的环境,这是他不乐意接受的。

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后,就要依据孩子的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不要随意在孩子工作时打断他,也不要强迫他与人分享;另一方面要遵循孩子的秩序感,尽量保持家庭环境的整齐有序,孩子的玩具也要收纳整理,不随意更换位置,不破坏孩子内心的平衡。

我是天天爸爸,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分享,而是家长没有正确地去指导他。经常听到有些孩子说这些话:“不行”,“这是我的!”“我想要!”。分享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个年纪的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一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经历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大多数幼儿的思考能力还不足以理解“分享”这个概念,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理解并有耐心的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这里有8条建议,可以帮助家长教导孩子了解分享的重要性。

1、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分享

首先确保孩子已经理解了“分享”这个词的意义,很多孩子会把分享理解为“轮流拥有”。你可以告诉孩子,当他把心爱的玩具分享给朋友玩后,过段时间,朋友会把玩具还回来,最终心爱的玩具还是会回到自己的手中。

2、让孩子和朋友互相分享

当和朋友家庭一起约着聚会时,可以让孩子先把自己最珍爱的玩具收捡好,再让他决定什么玩具她愿意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最好准备一些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玩的玩具,比如棋类玩具。同时,也让朋友的孩子带上他愿意分享的玩具,孩子们互相分享玩具,就是互相效仿分享这个行为。

3、设置一个定时器

当孩子不愿意和朋友分享时,不要生气,可以心平气和跟孩子解释分享并鼓励孩子去分享,可以设置一个定时器规则,规定当定时器启动时,玩具可以分享给小朋友们,当定时器停止时,小朋友们会把玩具还回来,心爱的玩具又会回到他的身边。

4、指出日常生活中分享的行为和分享的机会

分享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当看到别人有分享的行为,主动告诉孩子,并形成一种习惯。看“这个姐姐在分享自己好吃的给朋友,她的这种做法真棒”。当生活中我们可以分享的时候,抓住机会,当看到路边有乞讨者时,鼓励孩子分享出自己的食物或者零钱。

5、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一些行为跟家长平时的做法息息相关,家长作为榜样在生活中要多与孩子分享,如果孩子想要玩你的笔,大方的给他玩。当身边的朋友给我们分享时,当时就向孩子夸奖这种行为:“是不是好阿姨给我们分享了她的零食呢”,激励孩子学会分享。

6、让分享更有趣

告诉孩子分享是让自己和朋友都很开心的一种行为。可以和孩子玩多人一起玩的游戏,可以一起制作蛋糕并分享美食。孩子去上幼儿园,可以给他准备零食和贴纸给幼儿园的朋友们分享,当看到小朋友们开心的笑脸时,孩子会意识到分享是一件有趣又美好的事情。

7、理解孩子的不想分享

有时候孩子不愿分享,这也是很正常的行为,家长虽然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但是要务必保证孩子在分享过程中是愉快的,我们应该找出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可能因为这个玩具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享他自己愿意分享的玩具。

8、用鼓励强化分享行为

当孩子主动分享时,记得及时夸奖他,正面的强化将鼓励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分享这个行为。




有的东西孩子认为只是他的,对这个东西极度的爱护,不愿和别人分享也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他有权利自己做主。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说服孩子一起分享东西,一起玩。

我们家孩子以前也不怎么爱分享,总是把自己的玩具抱着不玩也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但经过我几次的说服,终于以交换玩具为前提和别人分享。现在都可以主动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了,虽然有的东西还是不太愿意,但孩子还是有进步的。

至于你说的怕交不到朋友,这完全不用担心,要让孩子慢慢学会分享。如果都这样的话,小朋友也不太愿意和他玩到一起。经常带孩子去找熟悉的小朋友玩,别人会分享的,你的孩子和他们玩到一块自然也学会了分享。




我也一直觉得孩子一定要学会更别人分享,但是前两天听了新东方的一个故事会,我改变了想法。分享固然好,不分享也是孩子的权利,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多和孩子沟通一下啊,了解下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如果是家长自己有什么宝贝东西,你就真的愿意跟别人分享么?我觉得我有时候也不一定愿意跟人分享。

那个老师讲的,不愿意分享,又不想得罪其他小伙伴,可以交孩子换个方法,比如孩子有个新娃娃,自己很喜欢,而小伙伴也想玩,不给玩,小伙伴不开心,给玩,自己不开心。那么可以让孩子找其他的娃娃给小伙伴玩,这个大家都不至于很不开心,类似这样,家长可以试试,最主要弄清孩子不想跟人分享的原因




3岁前的孩子正在构建自我意识,迈向独立。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正在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有东西都是“我的”,并没与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其次,他们还没有掌握“借”与“环”的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东西还能还回来,而是片面的认为一旦离开手边,就意味着失去了。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要首先建立了自我意识,建立了我、你、他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所以,在引导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分享才有意义。我们成人有时候从社会准则层面提倡的分享,其实是强迫孩子去分享。这种被动分享的做法,孩子也许学会了分享这种技能,比如换着玩或者轮流玩,但是却不可能产生分享的意愿。而习惯了强制性分享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成为一个无意识地顺从别人要求的人,而不是真诚地去回应别人的要求,去寻求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和解决方法。

我想说的是,纯粹鼓励孩子分享其实没有太大的实操意义,关键是在生活中如何从价值观、实操中真正且深入地让孩子明白,分享与否应该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她最终能明白,自己哪些东西愿意和别人分享,哪些东西可以和别人一起商量互相妥协,哪些情况是她愿意去分享,哪些情况是他需要坦白且坚定地说不。等她自己真正明白了,她也就懂得分享了。




原始地址:/wenhua/6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