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生家庭对你的创伤,你会不会组建新家庭把伤害带给孩子?

我想有脑袋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原生家庭所处的时代,所处的背景不同。我们这一代是在父母的艰辛劳累下成长,父母知识薄弱,经济困难,每一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举步维艰的温饱着我们,生活很艰难。那时农村父辈很忙,活着有如喘气般,实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过多的心思花在儿女身上,有吃有穿已不错了。那时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调皮的时候,不听话,父母又苦又累真会大骂,棍棒也是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队里很多人种了甘蔗,而我非常爱吃,小时候嘴特馋,偷了人家两条甘蔗,结果给人家发现了。大家都知道,那年代人人都穷,生活不好过,人家辛辛苦苦种甘蔗是去换钱的,我却偷人家的,这还了得。于是家主便抓住我往我家走,一脸气鼓鼓。当时我老父是队里的干部,对我非常严厉,平时做错事都会用小棒往我身上招呼。这次看来要‘’罪加一等‘’了,结果给我老爸用棒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时代不同了,文明在不断地淘洗着我们。老一道老是用棍棒打骂孩子的方式已过时,当然我们不能对原生家庭父母抱有怨恨,更不能把这种伤害带给后来家庭。我们应在一次次的教训中得到醒悟,去总结过往的人生,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衍生出更好的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后代,让后代在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气氛中成长,从而得到身心健康、快乐地生活。

在此说说我的几点感受:

1、当孩子做错事时,用爱感化。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是否做错事都厉言声色,用棍子解决呢?现在的孩子很敏感,硬功夫只会给孩子的心里造成阴影。有一回,我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给我丈夫说儿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还撕了人家的本子。孩子回来时,丈夫脸色阴沉,恶言斥责,儿子一言不发,丈夫右手举了起来,眼看就要落下,我赶忙制止,把孩子叫到房间,叫他先完成作业再吃饭。吃饭时,孩子不敢到饭桌,畏惧他爸,我说不管怎样你得先把饭吃饱。

饭桌上,我问孩子如果刚才你爸那一掌打在你脸上,会疼吗?儿子说会疼。我对儿子说既然你知道疼为何还要与同学打架?儿子说是同学先把自己的笔弄坏的。我接着话:如果人人都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那你这班同学岂不大乱起来?老师怎上课?你们又怎能获得知识?以后在学校遇上事叫老师解决,不能动不动就动粗,这样影响不好,同学也会对你印象不好,做错事大家互相道歉,打架是一种最不文明的行为。

‘’妈,我错了,给我二元,我买回本子给同学,我向他道歉。‘’,儿子意识到错了,我松了一口气。好好地说孩子会听的。

2、夫妻和谐才能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平日里夫妻不和谐对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夫妻相处有时难免磕磕碰碰,发生问题了,要沉静和气处理。互怼、说污言秽语,久而久之,你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因此,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怎样的不堪,都不要在你后来的家庭演绎。

3、平时多与孩子互动

有时间多与孩子互动,与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一些活动,一些家务劳动。这样能促进与孩子的感情。同时,吃饭的时候,如无特别的情况,一定要一家人坐在桌前,家长边吃边教一些做人的道理给孩子。这样的氛围很好,孩子也较能听进去,以达到事半功陪。

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幸福。爱是幸福的根源,只有付出爱,我们才会快乐幸福!

我们上一辈的一定要把自己积攒的人生经验、心德通过自己内化以健康的模式教育下一代。

祝家庭辛福!


组建新家庭就一定是对孩子的伤害吗?


我就是寄养在别人家长大的,回到父母家里,那种被隔离、排斥、好多的事情感同身受;当童年时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为人父母,更想着给孩子好的呵护,因为那样的感受刻骨铭心。谢谢老公的支持,让我把宝贝带在身边长大,满足我小时候的遗憾!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不能回转,更不能重来。


自己承受过原生家庭的创伤,也知道这种创伤所带来的后遗症,所以绝对不会让这种创伤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只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健健康康,不要遭受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当然会,安慰关心孩子,多陪陪他


最近,“原生家庭”已然成了一个热搜词,常常在各种文章中出现,人们在探寻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要回到原生家庭中去寻找因果,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那么大吗?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我的朋友小丽,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南方小镇,从小享受父亲母亲的疼爱。一路充满阳光,开心快乐地走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有父母的疼爱,小丽是一个没心没肺,不会计较的人。

工作后小丽通过网络结识了旭,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两人决定见面。

见面后,俩人芳心暗许,旭高大帅气,温柔腼腆。小丽活泼开朗,热情友善。

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并在旭父母的催促下,很快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因为是在外地工作,结婚后,旭就把母亲接来和小丽一起住。

刚开始气氛还很融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渐渐显露。

旭的母亲无比的节俭,对小丽的消费观抱有很大的成见,有一次小丽500块钱买了一口炒锅,旭的母亲无法接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旭。

同样非常节俭的旭也觉得小丽太奢侈,责怪了小丽几句,小丽委屈地哭了,认为自己花自己的钱,买一口大家用的锅,还要被指责,委屈极了。

后来,这样的矛盾纠纷常常在这个家里发生,小丽有时觉得自己买一件衣服,买一双鞋都成了罪过。

小丽和旭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从相识到相恋都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在步入婚姻之后,小丽会觉得步步维艰,日子过得痛苦极了。

每个人都有原生家庭,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没有多少人有时间认真的研究过它,生存已经消磨了他们非常多的意志,更别提精心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养育了。

所以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背负一些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那么当我们到了成家的年龄,也会带着这些伤痛走进原生家庭,把这些伤痛再传给下一代吗?难道原生家庭就是一个破解不了的魔咒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此分享几点我自己的感受:

1.不责怪,不怨恨。

我们固然成长干原生家庭,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是不能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把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

我曾经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小朋友(上大学的),当他不敢上台大声演讲的时候,他会说从小被父母否定,现在没有自信了。

一谓地的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原生家庭不能改变,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我们现在的受教育程度,接受信息的便捷度,都比以往要高出很多倍。我们可以依靠自己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

就像刚才这位小朋友,他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弱点,通过刻意的练习去克服它,而不是去责怪父母和原生家庭。

2.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

我们来自于原生家庭,但终有一天要告别原生家庭,人生的路属于自己。

每一个成人都要持续的自我成长,去突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桎梏,成长的方式可以是读书、运动、旅行、交友。

在这些方式当中去觉醒自己、认识自已、提升自己,从而真正的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小丽,在婚姻遭遇各种挫折的时候,她不是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面对。

她参加了很多心理课程的学习,探索自己和丈夫的原生家庭,在学习的过程中,她终于明白,原来婆婆和丈夫的节俭,源于丈夫很小的时候,家庭环境特别贫困。他们实实在在的被饿过。

知道了这一点,小丽的心理生出了一些悲悯,认识到了他们的节俭并不针对于自己,她开始心疼丈夫和婆婆,矛盾日渐减少。

这就是小丽自我成长的结果。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我如果在这个社会中,总是要和各色各样的人相处,朋友多了,交往就多。

在与人交往中,你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原生家庭,你就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认同感。

大家抱团前进,你就不会感觉孤单。

武志红老师有一句话最近常常看到:有的人一生都在冶愈童年,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大。

但是我们要有信心,那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成长了,现在我们不是更有力量了吗?

所以不用担心,该结婚结婚,该生娃生娃,拿起知识的武器,你一定会打赢原生家庭的仗,也会给你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原生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加油!


感谢邀请。对于原生家庭产生的创伤,会不会再重新组建家庭,把创伤带给自己的孩子?

首先,我肯定不会把原生家庭的创伤带给新的家庭成员,我们曾经受过的创伤,应该学着从创伤中学习总结,避免再次受伤,要从创伤中成长变得坚强。而不是,抱怨,指责,消极的把所有罪责归结于原生家庭。

其次,我们自己重新组建的家庭对于孩子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原生家庭,如果把原有的创伤带入新的家庭,那么你的孩子要经受你小时候的痛苦,我相信这是我不想看到的。人经历跌倒,经历了创伤,经历了痛苦,应该给自己爱的人指明方向,不会再让他们经历我们一样的跌倒,一样的创伤,一样的痛苦。

最后,我认为把所有的罪责归于原生家庭,这种做法也是有失偏颇,在我们父辈原生家庭中孩子有很多个,可是每个人的生活和成就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生活,还得看自己的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可以逆势而为;而消极的人在顺境中,同样也可以丧志颓废。

我们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些苦难,但是不要把我们的现状全部归结于苦难给我们造成的折磨和痛苦。因为苦难本身并不代表痛苦,而你面对苦难的态度,才是给你造成痛苦的源泉。


肯定不会啦,为什么要把伤害带给下一代呢?自己经历过了就更应该懂得如何爱孩子保护孩子,不要让他承受自己当初所承受的痛。

其实说到原生家庭的伤害,也证明了自己不够努力,因为足够努力了,过去的那些伤害会烟消云散,在你成功后你会云淡风轻的把原生家庭的伤害当故事一样讲给别人听。

不要让痛成为自己的累赘,而是要让那些痛成为自己努力前进的动力。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问题中所提到的组建新家庭说的应该是新生家庭,那什么又是新生家庭呢?新生家庭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原生家庭的教养模式、家庭文化、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应对问题的模式都会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生家庭中的表现。我们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于将原生家庭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生家庭中去。

所以说,从追求幸福生活意愿的角度来说,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创伤代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但是从个人认识和应对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创伤的能力以及对所受创伤的疗愈程度来说,这种伤害不是你想不想带到新生家庭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有效降低和阻断这种伤害的问题。

我女儿8岁的时候我还没开始学习心理学,记得有一天我陪她到家外面去学跳绳,她总是跳不好,这样反复几次后我用责备的语气开始数落她,看着女儿强忍的泪水只在眼眶里打转,委屈的小脸憋得通红,那一刻我的心有一种刺痛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我。

小时候当我在学习或探索某项新事物遇到一些挫折时,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妈妈对我的指责和批评,很少有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我对爸爸妈妈敬而远之,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

是啊,我一点儿也不喜欢爸爸妈妈打着爱我和为我好的旗号这样对待我,可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他们的这种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和伤害延续到了我的孩子身上。

自我觉察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得赶紧叫停这种模式了,不能再让我的女儿重复我的伤痛。于是我开始不断的觉察自我,接纳自我,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增强了安全感,提升了自信心,过去不良的应对模式得到了积极的转化,我和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当然,我与女儿的关系更是亲密有加,她得到了来自妈妈足够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成长成了一个独立、自信、阳光、包容、有责任、有担当、积极向上的快乐女孩!

综上所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创伤会不会带到新生家庭伤害孩子不是简单的想不想的问题,这要看你能不能自我觉察,能不能与原生家庭中的家人进行很好的分离,能不能与旧有的思维和模式分离。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创伤,你能自我觉察,敢于与原生家庭中的家人进行分离,敢于与旧有的思维和模式分离,那么恭喜你,你一定会越来越自信,并把你童年所受的创伤进行有效的阻隔,不会将这种创伤延续到新生家庭中,延续到你孩子的身上,反之,这种伤害就会潜移默化的延续到新生家庭中,形成恶性循环。


原始地址:/xinwen/11173.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