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家长如何不焦虑?

为什么要焦虑,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兴趣最重要,就像一根橡皮筋,不要把孩子绷得太紧,回反弹,甚至会断了,掌握好度,做无条件有原则的爱,很多时候家长也需要学习成长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和现状把家长和孩子都逼上了同一条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越来越严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与众不同,无形中把自己和孩子都带上了紧箍咒,小枷锁!

整个家庭拿出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去拼,各种补习班,各种活动,各种游学,各种所谓的开眼界,长见识!

整个大环境的风气如此,所以不免大家都随大流,从而也不免有各种担心和焦虑了!

现在不但是小学生,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各种比赛,各种竞争就开始了!每个家长都憋着一股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成为别人口中羡慕的天才!其实一个人能否最终成才,起点固然重要,但终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应对成长过程中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所以大家还是要放平心态,不要盲目跟风,攀比,要正确引导孩子,加强锻炼孩子全面的能力才是王道!

因材施教是基础,每个孩子的天性和特长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路才对,不能别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样大家才能从容面对,才会不焦虑!




多看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不要埋怨抱怨,积极期待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跟孩子打成一片,跟他做最好的朋友。




我们曾经的认知是,不要焦虑,可是我们发现越不要越焦虑。那我们也许可以去面对焦虑,焦虑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可以去和她和平共处。当我们允许自己焦虑了,我们的焦虑才能真正停下来。拥有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太难,所幸可以通过自我成长,学习和修复自己。当我们内心能够平静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多大的事情都不是事儿。但是前提是你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努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国又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所以家有小学生,家长们普遍感到焦虑。

如何解决?

一、摆正心态,不要和他人对比,焦虑是因为觉得我家的比张三家的成绩差,比李四家的捣蛋,不够王五家的懂礼貌,等等。

二、正确看待孩子,找到孩子的天赋、特长,充分地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不是浪费时间去补他们的短板。孩子能发挥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学习好。很多学习好的人,长大了都给学习不好的人打工呢,呵呵。

三、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孩子孝顺,你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想要孩子好好学习,你先要养成每天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你天天看电视,夜夜打麻将,却让孩子努力刻苦地学习,怎么可能???




为什么家有小学生就会焦虑,其实不管孩子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都不应该焦虑,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孩子有正确认知和判断,不要被他人影响,影响你对孩子的信任,影响对孩子的判断,谁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不要拿你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或他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孩子做自己就好!用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首先你先学会理解,接纳,包容,换位思考,试着做一个有正确认知和判断的家长,对孩子有原则,有底线的教育,不攀比,不盲从,不放纵。




一般而言,基本上是孩子成绩在小学不怎么好,所以才引起家长焦虑。

在小学其实也分阶段,一二年级算一个阶段,三年级算独立的一个阶段,四五年级算一个阶段。

无论孩子是在哪个阶段落后,首先是要找到原因。

如果是在一二年级落后,那如果没有超前教育,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这现象就比较正常了。其他孩子学过,你孩子没学过,自然无法相比。只要孩子在一二年级把学习习惯养好了,其他的无需焦虑,差距必然一点点缩小。这时候成绩落后点问题不是很大。

但如果孩子长时间没有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这就是大麻烦了,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在小学低年级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最起码上课不能走神,回家认真完成作业。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基本已经完成了最基础的教育,以后学习的知识,难度和广度要大大增加,更考验孩子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前两年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就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三年级依然吊车尾,那就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了。三年级是最后的纠正机会,即使吊车尾,也不能被别人拉开太多。

四五年级是小学的冲刺阶段,这时候会明显拉开孩子们的差距,会思考的,逻辑能力强的,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会领先其他孩子领跑,且差距越来越大。一旦在这时期落后,想要追赶上难度就非常大了。

因此,家长对照着上面上个阶段,看看孩子欠缺在哪儿。然后针对性地补上。

当然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如果孩子真的醒悟晚,开窍晚,那也只能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否则家长焦虑的心情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两句话,其一是根据情况努力帮助孩子赶上,其二是如果真不能赶上,那就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情绪管理从何处开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却常常感到困扰,我们可能因事后冷静下来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同孩子大吼大叫非常生气,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确实有时孩子会一次又一次的触犯父母的底线,而作为父母在几分钟前还能克制自己,理性而又有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几分钟之后却功亏一篑,怒发冲冠大吼大叫,甚至是拳脚相加,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其实这就是情绪在控制我们,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不清晰,行为冲动缺乏自省能力,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下意识的采取过激的反应,而这样的过激反应对于孩子来说伤害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们作为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所有的意识和察觉是情绪管理的开始。




说实话,要做不焦虑的家长还真是不容易,据一项权威调查在中小学阶段最焦虑的是小学生家长,而焦虑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成绩、沉迷手机和校园安全这三个方面。让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一、学习成绩

1.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家长没有多少焦虑,学习内容很简单,大多都是幼儿园时候学过的,但是当经过一学期的两次考试后,发现问题了,自己的孩子语文和数学都考了九十多分(满分一百),可是名次却几乎倒数,因为班上的一百分太多了,人家家长在群里是各种晒,这时候你能不焦虑吗?交流过后才知道别人的孩子不只靠在校学习,有上校外辅导班的,有家长在家里给“加餐”的,于是你开始焦虑,在焦虑中你开始效仿。

2.陪孩子写作业是件很焦虑的事情。你看见他写作业时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又跑去喝水,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你就气上心头,然后就在忍。他做错的题你给他讲了一遍,他还是做错,再讲一遍又错了,你火冒三丈,开始愤怒,开始进入“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怪圈。打骂过后,开始自责,开始焦虑。

3.辅导班是个痛啊!你打心底是多么不想和辅导班打交道,你希望孩子有自由的时间,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你也不想让自己微薄的收入被辅导班消耗掉一大半,可是当你看到人家辅导的孩子成绩好,你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听着音乐就能够轻松舞蹈一曲……这时候的你就开始焦虑了,于是你狠下心,报着“砸锅卖铁”的态度给孩子报了几个班,开始了风里雨里走在接送孩子上辅导班的路上。

其实,上辅导班的确很有效果,能拥有很多成绩,可以让你在朋友圈无休止的晒,但是,从长远来看,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多引导孩子观察思考,保持他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新力才是王道。

二、沉迷手机

现在走到哪都能看见一群小学生手拿手机,专注的玩游戏,那就待在家里,结果场景相似,个个孩子窝在沙发角落里或是玩游戏、或是看动画片、或是刷抖音,不理睬你,不帮你做家务,也不出去和朋友玩。典型的沉迷手机,你能不焦虑吗?于是,你一遍遍的喊他放下手机,可不一会儿又拿起来了;你设置密码,可是你解密时鬼机灵的他早就记住了;你把手机藏起来,却被他一次次的找到。那你还有什么招呢?恐怕只剩下打骂。

其实,沉迷手机的孩子原因主要在家长身上,要么家长没时间陪孩子就给他手机放动画片,无形中成了习惯;要么就是家长也是完全的手机控,手机是你吃饭、睡前、早起的必备。所以,先请家长你自己对照反思,然后陪孩子干干手机之外更有意义的事情。

三、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是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对于小学生,虽然每天在校时间是六七个小时,比中学生少多了,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安全意识欠缺,也不具备安全防护的方法技巧,所以极易受到伤害。比如下课玩耍打闹却不小心摔伤胳膊、磕掉牙齿、碰伤眼睛,比如说遭到其它意外伤害,尤其近几年媒体报道的不少伤害小学生事件,让家长增加的担心,变得无比焦虑。仔细想想,很多伤害事件都是小概率,所以不要太焦虑,学校其实在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所以家长先做好配合。

其实,家长平时应该在生活中多渗透安全教育,比如如何正确取用剪刀和菜刀、如何安全用电用火、怎样正确穿过马路等等,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教育会记忆深刻。




所谓焦虑,我个人认为是家长自找的。打个比方,农民种庄稼,耕完地撒上种子,浇水施肥,种子生长发芽顶出地面,长成一株株绿色的幼苗,然后就是定期管理直到成熟。

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作为六零后,我们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法比。那时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工作忙子女多,哪里有时间陪着孩子们做作业,全部都是放养的,上学都是孩子们自己操心,成绩的好坏也不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所以在那样一个纯自然的环境里,我们的童年是欢乐美好的童年。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也都是独生子女,但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却很焦虑,其实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现在的家长在孩子学前班时就报很多兴趣班,美其名曰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上了小学天天盯着孩子做作业,你让孩子自己做不好吗,你累不累!家长在焦虑孩子考不了满分,焦虑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这样的情绪导致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孩子们也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何苦来哉!顺其自然,适当地改正纠错才是教育之本,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自己情绪放松,何乐而不为?




少看那些营销号的文章,她们是用家长的焦虑挣钱。




原始地址:/wenti/62604.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