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这么一说,教师的工作繁多而琐碎,好多事情都是当场处理的,哪能样样件件进行记录啊?
事事要留痕迹,是一种形式主义!
人民日报曾经撰文批判过这一现象。
凡事要留工作痕迹,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弄虚作假,造纸活,要求规定不是落实在行动中,而是落实在纸上。当然,必要的一些工作记录可以保留。
现在的社会各个层级的领导,为了表明自己做工作,上级领导一检查的时候拿了一大摞材料甚至用。绳子捆了一捆一捆的,来表示自己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印刷品,啥工作不工作的。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责任,上级传达了一个文件,比如说让老师们踊跃的去写一个论文结果老师们都不愿意写,干脆学校就下了一个命令,每个人都必须交到了,一收收了五六十份,然后再选择一份两份交上去,有意思吗?
在学校里面现在出现了很多的事情,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比如说一些上级统计的各种表格,各个部门相互撤退,信息不沟通,在这个部门报完了再上另一个部门报同样的老师的档案来讲,在我们的教育系统的人事科里面什么资料没有,结果一年一报一年一报,并且不同可是不停的要,每次都是变着花样的要。
教育教学很多都是常规性的工作,每个人写成工作日志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没有必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没有必要把它写得洋洋洒洒,必须写到几百字来表明自己做的工作。
反正大多数工作除了教学除了改试卷,除了批作业这事真事之外,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假的工作。
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群,要求老师每天拍照片传到里面去,如果老师不拍照片,难道老师今天就没到学校吗?
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在战斗。咩咩咩。
我是一线老师,也深有同感,深受其苦,我的观点是:要合理适度,过分的痕迹管理,费时费力,变成了形式主义,要不得!
一、适度恰当的痕迹管理的确有其必要性。作业批改检查,考试成绩入册,教学教研活动,行政会议记录等。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估工作准备了充分的可查资料。
二、痕迹管理不能无死角地泛滥到各个细枝末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管理工作也纷繁复杂,如果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都要文字图片甚至录相记录,是不现实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何况学校的很多工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互动完成的。比如找学生谈心,日常课堂教育。试想,每一个老师找学生谈心,一边谈,一边做记录,完了都要对学生说,来:“孩子,我们起拍一张照片,在这张谈话记录上签一个名。“这是优质的教育管理吗?太可笑了!
三、痕迹管理过度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最近看到中纪委网站批痕迹管理过度化:文中强调要实干实绩不要痕迹主义。“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有的地方和领域,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四、痕迹管理在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所有的资料除了电子版留档,还要打印装订,浪费大量纸张,消耗大量碳粉,造成办公经费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