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重中要透着灵动!整篇幅或单行要有气韵贯通!要把楷书写活,不能写死了!
好的楷书必须楷携飞动之势,并非是二田之流写的印刷体能比
楷书之美,以我的愚见可以简要地从如下三个方面感受和理解:
一、从笔法和结字看楷书之美
楷书突出的特征给人们的印象应该是它的笔法和结字!从笔法来说它非常讲究法度,你看它的起笔、行面感受和理解:笔和收笔,还有提按等技巧,以及对应形成的笔画形态,那是非常丰富的;以“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为例,他们每一个人有自己个性的笔法特征和书体风格,都不同程度地讲求法度;之所以能被后人称颂,就是因为他们楷书那种丰富的笔法和讲究的法度带给人们的美感!
你比如说柳公权的楷书,像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我曾经对他的笔法特征做过初步的研究和学习,其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些基本的笔法特征,比如“九种长横、九种竖、八种长撇、十种捺”等等,可见其笔法之丰富和变幻,即柳体笔法带有一种丰富和变幻之美!
而楷书的结字跟美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结字或笔画结构如果安排的不好,字写出来就不好看!而奇妙的是“欧颜柳赵”他们对待同样的字都有自己的结构安排和结字特征,形成了不同风格特征的结字美,以至于有喜欢欧体的,有喜欢颜体柳体的,也有喜欢赵体的!因为他们的书体是美的,总有不同美的追求者去临摹学习和效仿!
二、从艺术的角度看楷书之美
人们常说书法不同于一般性写字,说的就是书法是美的!这种美即包含了上述说的笔法和结字之美,还包括法度与艺术的平衡之美!楷书书法里面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比如人们常说的“方圆”,再以柳公权的柳体楷书为例,它很多横的起笔呈现一种方头的形态,而收笔则呈现圆润的收笔形态,并且行笔有时还带有一种弧度,这样的处理使得柳体楷书具有一种艺术的美!除了“方圆”,还有疏密、开合、张弛、粗细,中锋立骨侧锋取妍,协调、平衡、态势感、多骨丰筋等,都共同构建楷书字的美感!
另外楷书还有一种安静之美!写楷书往往要求一种比较安静的环境!等等。
三、从实用性、关联性和功用性看楷书之美
在电脑打字发明以前,中华汉字几千年历史文明中,隶书和楷书在实际应用方面应该是占比例比较多的,文书抄写、碑帖刻字、门匾或庙堂题字等很多都选用楷书,为什么?因为它美呀!这种美是深入华夏民族骨髓的一种印象和审美标准!
楷书往往作为习字的楷模!所谓写一手好字,很多都是拿楷书做比喻的!
人们都知道,草书写好了具有一种丰富的线条美,它承载和继承了多种书体的基础和美的元素,这其中“点画特征”很多都能看到楷书的影子!虽然草书的美是另一种评估标准,但如果你说一位草书大家他一点不懂楷书,这恐怕也是一种“奇事和怪事”吧?;有着“颠张狂素”之称的草书之圣张旭,人们更多看到的可能是他的“古诗四帖”狂草之美,但你去查看一下他的楷书,其功其美,在草书之外又会让你震惊一把!
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今隶”、“真书”、“正书”、“正楷”等。它产生于汉末,由隶草演变而来,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更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汉代没有楷书书法,最早始于魏钟繇。楷书分唐碑、魏碑。唐碑唐人书法继承隋代余绪,取法魏晋,讲究字体结构,精求形貌,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唐楷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宋元明三朝,书法有很大成就,不过无法超越唐人。元赵孟頫,明书家依然着重帖学,长于小凯。文征明脱不了黄庭坚、赵孟頫、范畴、董其昌大楷,虽成一派却缺少骨力。明末黄道周、张瑞图都不尽完美,再者王铎、傅山都以行草著世。清代精楷也不多见,刘墉、何绍基各有新意,自成家数。何绍基写楷能脱化而出,加以汉碑功夫很深,终生致力于书法,颇有成就。到了清代包世臣、康有为著书立说,疾呼提倡北碑,北碑大都具有汉隶的笔法,结体严谨,笔画沉着,学习书法从中探讨隋唐以前楷书的结构笔法,更是不可多得。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退化而成的。早在东汉时代的简、帛及器物上以能看到一些楷书得体势,《熹平石经》的正方字,《张迁碑》的方劲用笔,实际开启了楷书的先河。
楷书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写起为也要比隶书灵活捷便,从楷书创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隶书正统地位,经过长期的试用证明了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
楷书是一种严谨.古朴.细致.纯真的艺术景界。
楷书是很美的,方方正正,很有规则不分乱
“
”练习书法需从楷书入手,端起姿势,握笔有力,字体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楷书讲究心静执笔,每日练习,熟悉楷书的特点,掌握楷书的要领。达到功夫长久,水到渠成。
在练习楷书时,要了解其笔画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撇一捺都不是孤立的。收笔有序,施放有张,笔笔联通,恰到好处。笔画之间互不连笔,笔笔分明,用笔坚实,舒张有力。看似停顿实则不断。直不僵弯不弱。自然流畅,似涌泉而下有来有去,浑然一体。追就其字形结构笔画与部首分布均衡,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布局规范,端庄秀丽,排列均匀整齐化一,形成一副篇章后,像队列军姿,傲然挺拔气势宏大一尘不染。
常年撰写书法之人,心气通灵,静如磐石,全神凝气。练习时间长久后,净化人品陶冶情操,让人格魅力处处体现,做事包容大度,遇事不惊不慌,彰显自身风格事态。
楷书是书法基础,对楷书理解的深度,练习楷书的时长,都是对今后书法成就的肯定因素。认真习识楷书,对楷书的形神都加以研判,看其规律写些真谛。形像神出,扎实功底,方方正正,瘦长得体。让人如字干干净净,使字如人亭亭玉立。
总之,既然喜欢书法就要有恒心,有悟性。坚持做下去,一直写下去,把书法功底打的扎扎实实,以后在写行草等字体就可见其功力。识其内涵,下笔如有有神,一挥而就,笔笔生辉。让你所写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楷书是祖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经历过很多有才华的人打磨出来的艺术精华。
我们做为后世的学习者,如果要去评赏它,首先,要让自己能够体会这些艺术精华锤炼过程中的艰辛与感受,如果我们连书法都不懂,就肯定无法去欣赏它的美,更不要说去评价,那只会让人笑话。如我们伟大的精神领袖毛主席说的,没有切身阅读过,就没有说话权。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为了回答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我的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我得出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楷书是由隶书转变而来的一种书体。自钟繇,三国时期楷书产生以来,楷书因其书写方便、易于识别而广受欢迎。到了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写楷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楷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楷书产生到楷书被称为晋楷的时期。魏北部和中国,北部统一后,大量的石碑被雕刻,石头被竖立起来。那个时期的楷书后来被称为魏碑。到了唐代,楷书达到了顶峰,被称为唐楷
1.晋楷:端庄,美丽而优雅。这是楷书的形成阶段。东晋时,王羲之,王献之和他的儿子们大胆地创新了古法。他们把自韩、以来所用的笔全部取下来,取楷书的横体转化作为长体,这与隶书相似。它为后世奠定了楷书的美学基础。
2.魏碑:分为南北两派。北方学派的书法具有韩立的形式。笔法古老而笨拙,文笔简单而有力。北碚碑数以千计,是中国楷书变革最繁荣的时期。南方学派以“二王”为脉,典雅典雅。
3.唐楷:开创了繁荣时代的精神和正大的氛围楷书是一个纯粹的。它不仅吸收了晋楷端庄和优雅,也吸收了魏的力量和实力。书法风格优美,书法家挺拔。迄今无法超越的大唐,盛会已经形成。
楷书的美首先是端庄的美,就像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一样,一个人必须首先获得形式美。就像每年一样,无论是全球性的还是全国性的选美比赛,只有当比赛结束后才能选择其他的选项进入。因此,历代的大书法家都是楷书第一等的。
不管晋楷,唐楷和魏碑有多么不同,首先,端庄必须有条理,协调是衡量这些时期书法水平的唯一标准。过去是,将来也是。因此,晋唐,魏碑,唐楷及其后代所尊敬的所有大书法家的楷书都是精美的。是的,草书是一样的。因此,学书法没有楷书,学楷书没有一流,都叫“无法”,不可能挤进大书法家的行列。要学好楷书,必须结合数百所学校的长处,以免成为没有创新意识的内阁式。
楷书是大众化的文字,是人类不断变化改革的结果,其他书体也是人类创新的一种文字。
堂堂正正,四平八稳,有棱有角,外放内敛,上下有据,左右逢源,驰张有度,颜骨柳筋,阳刚自显。
我喜欢写。有文!
先来看下百度百科上楷书的解释: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在我看来,楷书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美学意义
众所周知,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隶书中笔画的方圆结合、笔锋多用的特点决定了她率性洒脱、流畅自然的美学特点。而楷书的美学特点在于她的线条优美、笔画分明、结构整齐。楷书在追求形体美的同时更注重单个字和整体的规矩整齐。
现实意义
由隶书到楷书转变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他们书写方法、美学思想的不同,也表现在他们的书写载体的变化。隶书多在石碑、竹简上书写,书写难度大而使用范围小。与楷书同时发展的还有书写载体的进步,直至后来纸张的大规模使用。这样楷书的书写变得更加容易而使用的场景也更加多样,这种便利性也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为它让书写的效率更高了。
所以,楷书对中国的书法美学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个人理解书法书写楷书之美,能带人感觉,可以豪放亦可宁静,亦能突变刚劲,又有坠低又飘飞之感觉,因为笔写楷书或欣赏:有飘笔转如生风布雨,又软又可硬,又走似龙飞凤舞,一会书笔走似蛇,顿笔间可如虎……楷书之美刚键霸气之宏伟气概,有一句形容:横如千里布阵云,竖如高山坠下黑瀑布……之美的气魂!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物像凝聚的艺术。
我们对书法美的认识,是千百年来,无数的先贤创造出来的文化结晶。它的美,已经溶入到了每个人的内心。你不必会书写,却能辨别出美或是丑。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楷书的好坏,外行人你让他们用专业的书法术语去评论楷书,他不一定知道。但他能够知道好或是不好。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的形态,谁都知道。哪个字写的出现失误,一眼就能看出来。楷不藏拙,就是因为楷书,是我们从识字的那天起就接受的字体。
其实,我们用英文来解释文字书写的好坏,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对英文不熟悉,但却能够很轻松的辨别出英文书写的好坏。这无关懂还是不懂的问题。这是人对于美的认识,是人类的独有的天性。
内行看待楷书的美,则从他的风格流派,用笔特征,笔势照应,控笔笔为,墨色的枯润浓淡,间架的疏密向背,肥瘦长短,轻重缓急,提按顿挫,抑扬向背等等方面去对楷书进行评论。
俗话说,没有吃过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吗!楷书是我们日常接触到最多的书体。即便不会写,分辨它的好坏,不是问题。
楷书,相比于行书,草书,我觉得是最难书写的一种,楷书字字稳当,干净,整洁,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静,有练字如练心,水深也流缓,语迟则人贵的妙用,这就是美。
以前有个书友告诉我用笔不清晰,很是受用,只是还没下功夫练好
楷书的美就像军队正步走
楷书的书体特点决定了它展现艺术之美的方式,在人们的普遍认识里,楷书之美就是工整漂亮。这固然是楷书之美所独有的一个特征,但不代表楷书之美的全部。
书法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是靠独特的气质来打动欣赏者的,每个艺术家所打造出来的楷书气质又各有不同。工整漂亮只是楷书之美其中的一种。楷书之美还有典雅俊秀之美,还有古拙质朴之美,还有飘逸灵动之美。正是各种不同的气质风格,不同的艺术个性,才最终构成了楷书的书法艺术之美。
您好,尝试说一下。
楷书本叫真书,大批评家张怀瓘评价真书之祖钟繇的字“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钟繇,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世人谈论书法,虽众说纷纭,但大致不出“形神”的范畴。一般人说点画、结体、章法,即所谓的“形”的范畴。高手说”神”。
盛唐张怀瓘的观点是“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他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欣赏书法,那叫“得神忘形”。”形神”说源自东晋那个画绝、才绝、痴绝的顾虎头,他创造了“以形写神”的画法。“以形写神”的创作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人的审美。书画同源,观绘画如此,观书法亦然。
继承了顾虎头,同时被唐朝这个大宇宙烘炉炼出了金刚身、金刚心的张怀瓘,完全把住了龙之大脉,把晋人的“以形写神”提到了“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即“得神忘形”的盛唐高度。此刻,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诗歌领域晋代谢灵运和唐朝李太白的不同。
经过以上文字,我们明白了虽然不同的人对书法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欣赏理解的时候也有道路可循,我们采用“形神结合”的方法。初学书法者多从“点画、结体、章法”来欣赏,但如果你是有了一定造诣的书法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形”的层次了。
经典作品,比如楷书里边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已由高超的技法而来到了神妙的道的境界了。欣赏这些作品,如果只是停留在“点画、结体、章法”,那你只是看到了浅的层次。
说到这里,想起米芾在《海岳名言》里批评他前面的古人的书法批评文字里的比喻、夸张等等不知所云,不如技法看得见、摸得着。站在米芾、站在宋朝的角度,他这样说,不无道理。但从晋到唐,那是太阳蓬勃上升的阶段,弥漫出的是夸父逐日般的洪荒大力。人的言语自然豪纵,充满浩然之气包藏宇宙、吞吐万古,他们是在言书法的”神”。
安史之乱后,民族被割断了魂魄,被放跑了好多气,作为宋朝的米芾,站得低了,气势小了,心胸窄了,有这样的观点,正常。但是当代很多人跟着附和,这就有点怪了。当今如汉朝,民族呈大上升趋势,书法作品里除了技法,当有气象产生。
初唐理论、书法名家孙过庭有个名句“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他是在说楷书和草书是金币的两面。
这一点是一般人常常忽略处。有人说“草书不一定写得快,楷书不一定写得慢”,说这话的人虽然还没完全明白,但话路是不错的。大师的楷书写得慢过吗?大师的草书是一味地快吗?有人说,我写楷书就写得慢,你是在写楷书吗?你可能只是在写字。有人说,怀素草书如流星,快得不得了。我问你,老子说的那句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啥意思?
很多人看老子都往深奥里看,这可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他老人家并没有故意把句子写得难懂。他只是把他看到的实事求是地写出来而已,对我们来说,老子站在哪里说话显得关键了,找到老子的点,我们站在那里,不就和老子一样看得清楚明白了吗?
和怀素不一样,草圣张旭写草书是纵横牵扯、张弛有度。顺便说一下,张旭的楷书写得也是气象森然。
学英语的人都知道,发音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音上,最终是得不到音的。如果我们把口型做到位,让气流从到位的口型出来,音自然就准了。秘密本来简单。书法的秘密是用笔。用笔得法,无关快慢。
真(楷)草隶篆不可割裂看,尤其真(楷)草,它们可是金币的两面,少一面金子就丢一半喽。
书法很美,美如春夏秋冬,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