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才对?

常关心他,比如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孩子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的。他们需要你们那一点点挤出来的温暖!寒假多陪陪孩子去看看电影什么的,如果你喜欢看动物拟人电影的话,可以去看麦兵兵之夺宝联“萌”,27日号刚上映的,这几天真是太火了。




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父母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互动和沟通氛围。

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有成熟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很多家庭,但是我遇到一对父母,他们有和大多数父母完全不一样的做法。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一门特长,钢琴、舞蹈、美术等等。可是学过这些的孩子都知道,掌握一门技能很需要吃苦,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很容易半途而废。

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都会强迫着孩子努力去练琴、练舞。家长们常常说的是:「你赶紧去练啊」「你必须XX」「你好好练才能XX」

孩子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被安排,反抗父母的权威和安排,质疑学习这门技能的意义和必要性。这个过程免不了对抗和冲突。

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在他们家孩子练琴从来不需要的催促和压迫,孩子总是会很主动地去练琴。我很好奇ta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孩子本身比较听话?

ta告诉我,其实也不是,孩子都是一样的,面对枯燥重复的活动,总是抗拒的。但是ta从来不说「你应该去练琴」,刚开始孩子不想去练的时候,ta总说「我想听你弹琴了」。

这样一个语言的转换极大地改变了家庭的互动。

当父母说着「你应该」如何的时候,这种互动是父母在发号施令,把自己放在权威和权力掌控者的位置上,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去顺从自己。

可是当父母说「我希望/我想/我期待」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摆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孩子能够感受到这是父母的期望、愿望,而不是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能感觉到当自己做好这件事时,父母是欣赏、赞扬和关注的态度。这极大满足了孩子对父母关爱的需要。

而且这教会了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是不可耻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对自己的愿望、需求接纳程度更高,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这种家庭互动和沟通氛围,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1.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惭形秽,不能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2.适度的抱负水平

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

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与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

一方面克服困难,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3.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4.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当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和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或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5.吐出心中的积郁

不良的情绪长期闷在心中,会影响大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心神才能安宁,问题才能得到积极的解决。

有些宝妈应该和我一样平常工作忙,陪伴宝宝的时间少,爷爷奶奶带孩子可能会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识字的情况,购买读物没人陪宝宝互动,宝宝的兴致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给宝妈们推荐一个APP【猫小帅识字】,同类型的产品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我就推荐这款呢?因为它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哦!

课程以冒险故事为主,宝宝使用时有一种听人讲故事的体验,课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各种小游戏作为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加深宝宝的记忆。




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情感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交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根据年龄特点有相应的教育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要解决的问题与需要完成的任务,问题的解决与任务的顺利解决将形成较好的个性品质、性格特征,即优秀的心理素质!

小孩子不仅处在生理的成长发育期,心理也一样,身体需要加强营养,那么心理也也一样。而心理的营养就是成长的环境、辅助的教育。

具体可出门左转查看我的文章(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里面有相应的教育措施!总之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一般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学校会有课程(一般是游戏活动类型),但家庭环境非常重要,父母在这方面要根据每一个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孩子好的个性品质。不是最近有个很热的新闻,“北大高材生、留学生与父母断绝关系”,说的就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自己心理受损,成年之后与父母发生的矛盾!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首先1培养孩子的幸福感,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再生活中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3培养孩子的亲情,要让他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4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乐意去帮助别人这需要家人引导,让他体验别人的心情,参加各种爱心活动。




学校不能过于关注知识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没写作业遭老师批评,然后跳楼的新闻,所以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知识教育的前面。

一般学校的做法就是经常动员教师开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让班主任及其科任经常观察孩子的行为,跟孩子沟通,或者学校专门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学生不开心的也可以把事情写下来投进学校邮箱给老师或者校长看。

家里的做法也是以沟通为主,多让孩子看健康的,积极的影视。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语言,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以律人之准则律己,以待己之道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关系是这样,对待孩子也是如此。

对孩子的教育是把双刃剑,太过之只能适得其反。不如另辟蹊径,无论是孩子的心里教育还是行为教育,我们都应该进行双向教育,即:严于律己,潜移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孩子。自己做的不好,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孩子被逼致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说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父母用是无休止的争吵,有的父亲甚至家暴,你想想,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心理能没有一点问题吗?反之,父母家人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表率,孩子在无形之中会感受的到,就会影响他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还是要从自身做起。




原始地址:/faxian/6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