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辅导作业,被气到心梗;责骂孩子,被气到血压飙升;孩子叛逆,被气到头懵。

很多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到处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认为只有方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你是否问过自己:“你的教育情绪健康吗?”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的现状——急躁、焦虑、情绪化。

教育的情绪雷区

狮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沟通几乎没有。

想一下,你什么时候会说出令孩子特别难以接受的话?应该都是在生气的时候。

那你为什么会生气呢?是工作不顺?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压力?还是心中的执念?

你想用情绪告诉孩子:我很生气,这都是因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变了,我才不会这么生气,才会对你有好脸色。

孩子也许确实变得听话了,但暂时的听话只是因为恐惧,以后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

当你把心里积压的淤泥倾倒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吗?然而并没有因此轻松,反而还多了一份内疚和自责。

情绪化的表达是把双刃剑,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你辛苦维系的亲子关系,就是在这一声声吼叫中分崩离析的。

双标化

听到没有?不要再玩手机了!

作业写完了吗?还看电视!

这么晚了,还不去睡觉!

你怎么这么笨!

……

你这样要求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机、看电视、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会说:“我是大人,我可以这么做,但孩子不能这么做。”连大人都无法自制的事情,你认为孩子会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恐怕就是:“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这恐怕也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你自己都不行,凭什么孩子就一定要行?

这句话表达的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信任和鼓励,更多的是将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过且过,不想努力,丧失了自我,却对孩子如此苛刻。

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总拿着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还那么理直气壮。

焦虑感

每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预期的时候,父母的负面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瞬间喷薄而出。

不分青红皂白,揪着孩子一顿数落:父母为了你才买那么贵的学区房、为了你花那么多钱报培训班、为了你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父母为你牺牲那么多,你还这么差劲,你太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给父母丢人。

这么用情感绑架孩子,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焦虑而发生的,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东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这种焦虑感主要源于爱的自私,认为对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报就越多。

这种过分有条件的爱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可怕,对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从而导致孩子的焦虑、抑郁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绪

学会表达情绪

动画片《狮子王》的开头有一段父子的互动:辛巴因为好胜而惹了很大的麻烦,险些丧命,但父亲却没有批评他,只是说:“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来他又告诉辛巴该怎么做:“只有在必要时、在别无选择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就是冒险。”

将情绪化表达,变为表达情绪。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平静地与孩子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诚相待。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们只有将内心平静下来,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吗,现在的孩子送给父母们一个“教主”的封号,意思就是“说教的最厉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国父母往往是“言传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说了一箩筐,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

父母们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却忽视了这些优秀孩子的背后,始终有以身作则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你想让孩子专注地写作业,可你自己在写一份方案时还要时不时地刷手机;你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你想让孩子坚持练习舞蹈、绘画、钢琴,可你自己却连每天半个小时的健身都坚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人,首先你必须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要记住,你的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孩子的标杆。

平衡自己的内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

你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快乐,因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希望和骄傲。

有条件的爱,并不可耻,这才符合一个人真实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愿承认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一直感觉心理很不平衡,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坦然承认有条件的爱,想想你为孩子而变形的身材、错失的升迁机会、耗费的大把时间……这些能换来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乐等等。

如果把教育变成焦虑,那么教育就成了一种负能量。承认爱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内心,大家都会更好过一些。

爱是有条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牺牲。




以下是我的各人经验和感受

娃一天一天长大,被他激怒的次数也逐渐积累到一定量,应对方法也逐步模式化,算被娃调教了。

分享一下被挖气的牙痒痒之后的五步骤:

首先,大人不是神仙,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被看到的。其次,一个重要原则(情绪可以理解,行为不可以理解),可以有情绪但不能行为失控。

1.不出声,但明显表达情绪:生气时,压住动手动嘴的冲动,很严厉的看他,安静不出声,这时孩子一般也会安静下来,然后谨慎的观察你的反应。这一点,一般五秒内。

2.调整情绪,让自己冷静:接着我说“妈妈生气了”,让他知道这个行为引起妈妈的不适,同时说这个话时,我也在调整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从严肃到平和慢慢过渡),等感觉自己冷静,在往下走第三点。这段时间也不长。

3.平和而坚定跟孩子提出行为要求(建议):例如他刚才是因为打碎东西引起生气的,这时让他把东西捡起,这时一般我已经很冷静,孩子也冷静下来了,也没有很害怕了,总之双方都算冷静了。视情况帮助孩子,如果给的建议孩子执行起来有点辛苦,例如见打碎的玻璃,那就帮着一起捡。

4.恢复有爱亲密状态:用各种方式恢复正常亲状态(发自内心,你怎么喜爱就怎么喜爱)例如,很好,抱一抱之类的。

5.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最后大家该干嘛干吗

我是彬麻麻老师,一枚从事教育工作的妈妈,致力于分享育儿正能量故事与知识




教育孩子时,怎样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困难的。很多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缺乏足够的耐心,往往容易情绪失控。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任何事都可以放一放,孩子的事不能等。教育还是有方法的,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找到孩子的行为习惯,毕竟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要和孩子平等对话,这样孩子才能讲出自己的想法,不至于抵触情绪,甚至撒谎。家长要善于和自己的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只有你放下身子,和颜悦色,矛盾才能迎刃而解,润物细无声。




这个事情一定要念咒语,这是我亲生的,千万别打死!

想到三岁恨到老,这大概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吧,我女儿还很小,才半岁,现在还没有什么好教育的,但是晚上不睡觉,经常把她妈气得哇啦哇啦大叫,有时候觉得很好笑,她那么小一点点,能懂什么呀。

我是属于脾气比较急躁的人,并且我们双方家庭都有侄儿侄女,也经常走动,各个年龄层的都有,有时候我们也会辅导一下作业,我只做了两次,就深深的理解那些父母的无奈,真的很想发火,要是自己的孩子可能就动手了。

现在自己也是当父亲的人,就经常在想,教育孩子应该怎么控制自己的脾气?大吼大叫,乱发脾气肯定是不对的,这不仅不能教育孩子,还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反面的典型,我最反对的就是所谓的快乐教育。

说实话,读书这个事情绝对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如果任由孩子,任性妄为,这绝对不是在帮他,肯定是在害他,在关系一些道德行为的方面,一定是要旗帜鲜明,毫无妥协余地的。如果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还和颜悦色,还没点脾气出来,我吓唬他一下,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空谈道理,那是没有用的。

我第二个反对的观点,是和孩子做朋友,竹子还分上节下节,我们不缺朋友,孩子也不缺朋友,父子之间,谈的是亲情,谈的是责任和义务,更多的是要管教,而不是谈什么友谊,脾气这个东西是天生的,要想控制真的有点难度,为了教育好孩子,要适当的掌握这个度,温言和色,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方法。

但是过脾气过于急躁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脾气随母亲,但我父亲的脾气很好,所以总是一个人打完之后,一个人跟我讲道理,我觉得这样的效果最好,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我觉得最是行之有效!




孩子写作业时精神不集中、拖拖拉拉、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这是每个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的常见问题,最后可能都是以控制不了情绪,把孩子大骂一顿结束,但是这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1、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总是战战兢兢的,不知道家长什么时候会发火

2、破坏亲子关系,影响家庭氛围

3、孩子模仿或是讨好。孩子会故意模仿你想要的样子,或者故意讨好你,让你不要生气。时间久了,孩子会逐渐失去自我,养成讨好型人格

4、长期效果受损。一想到学习都是不好的情绪,孩子无法全身心投入,也会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那家长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首先你要知道你此时的情绪是怎样的,虽然有时无法控制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情绪的积累是有过程的,我们是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不好了。

2、看到情绪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分析让情绪失控的关键是什么

3、合理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的,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表达出来,比如吃一些甜品,用好的情绪去化解负面情绪,再比如跟朋友聊天等

4、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每次面对这种情况都会产生负面情绪,那就要试着解决他,比如看见孩子写作业时不专心一会喝喝水一会上厕所,你就控制不住情绪了,可以跟孩子好好沟通,让他专心在写作业前喝足水上个厕所。如果实在无法解决,你可能就不适合辅导孩子作业,换另一个家庭成员去辅导

5、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可能会遇到同一个题很多次还是不会做的情况,也许他并不是不认真,就是不能理解,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理解他们

当我们情绪失控后,要如何补救?

1、向孩子真诚的道歉,不要过多的解释,不然孩子会觉得你没有诚意

2、讨论解决方案:可以跟孩子说明我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容易失控。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商量出一个对策

3、做出承诺,有见证人有惩罚:向孩子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让另一个家庭成员做见证,如果再犯会接受惩罚,跟孩子商量一个惩罚




首先,要明白你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时刻围绕这个主题去。

当你在沟通的时候脾气上来时,可以先深呼吸一口气,停顿五分钟,不要再和孩子沟通,要不你不但与孩子沟通失败,还会影响到孩子,以后他的脾气也会像你一样。

记住每次你的脾气要上来时,马上停顿,什么都不要说不要做,等情绪稳定下来再继续。每次都这样,你的脾气慢慢就好了。我们就成功的控制大脑而不是被大脑控制了。




与孩子产生共情,尽量能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孩子,前提是不要以家长的威严来试图控制孩子要求孩子以家长意志为中心。




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情绪每个人都有,也都会遇到情绪不佳或失去理智的时候,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我们为人父母,即使我们希望自己能用更理智地情绪去和孩子沟通,也难免会遇到说着说着就情绪暴涨的情况,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要接受和认清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此我们的情绪在得到适当地舒展后才能真的做到心平气和。

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听得进去我们所说的话,也最好不要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去教育他,这样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会更反感我们的啰嗦,如果你能稍微回想一下就一定能想到自己确实和孩子发生过这样的场景。所以想要和孩子的沟通达到效果除了控制我们的情绪,也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因为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只是我们单边的诉说而对方根本没有那个情绪来收录,那沟通就是无效的。

以上总结的结论是,与其控制我们的情绪不如去接受它的到来,并且给它发泄和舒展的机会,让它能彻底从我们的内心中化解出去。也就是说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冷静,去释放不良情绪,等情绪好转以后我们的大脑也理智更多,就能以更好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说不定还能在冷静下来的同时思考到更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或说辞。而对于孩子来说而是如此,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冷静和消化一下情绪,随后再去和孩子进行沟通会更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自己认识到一些对错。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好孩子好学生,都和父母有干的,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学习好,做事好,这样孩子也听话,也好好学习,父母有空可以做点好吃给孩子吃,带孩子出去玩玩,这对孩子都有好处,多多鼓励教肓孩子们




父母对孩子付出的爱和辛劳是心甘情愿并且是快乐的.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骨肉,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是父母的精神依赖和动力源泉.与其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如说这种爱的付出是绝对自私的.总体而言父母从孩子那里里得到的比较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或者是孩子从父母那里等到----确切的说是想要等到的要多很多.但是这种现象做父母的总是不情愿捅破.以致于在父母年迈后抱怨子女不孝时总是搬出老账薄:相当年我养育你时是多么艰难,自己省吃俭用供你上学,你生病时我们做父母的绞心积虑陪着你几天不吃不喝,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本该享清福,想不到你如今是如此不孝.这里掩盖了一个事实父母并没有指出来,父母从养育孩子那里同时是获得了快乐.孩子不孝无论如何是应当遭到千夫所指,但是父母自身养育孩子的苦也是乐在其中的.并且不争的事实是:每个人都会是父母,每个父母都在对孩子做心甘情愿的付出.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做为诉苦的理由并不能让人信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心甘情愿并快乐的.因此这里就容易出现过度疼爱,溺爱孩子的事情发生.娇生惯养对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害.这种没有原则的教育方式容易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孩子有意或无意伤害别人的行为如果不能遭到父母的指责,孩子会有意识的继续伤害别人,因为他自身并不清楚这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别人不能忍受的.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除了生活必须品,即使垂手可得的东西父母也不要轻意满足他,这种只要孩子需要就立即给予满足的后果会使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满足我的需要就是合理的事情,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事情的观念,这种意识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对于社会上一些孩子弑父母的现象我们在感到惋惜,同情并指责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忽略孩子弑父母的原因:这类悲剧是父母教育失败的结果,父母不仅在自食恶果,并且毁掉了无辜子女的一生.

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做父母的不妨给孩子制造一个悬念,答应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他们的愿望,根据愿望的大小合理确立给予满足的时间间隔.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孩子不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抱怨父母的无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二&;在孩子接受这个事实后下意识里会形成任何想要得到的东西都不是能轻易得到的暗示心理,这也比较接近现实情况.三&;基于这个现实孩子也不会再无休止的要求,并且孩子会一直快乐的期待下去,直到得到想得到的事物,这种期待中的幸福感和煅练自己意志的成绩感都是孩子在开口即得里享受和学习不到的内容.父母在许诺之后一定要信守诺言,有诺必履才能使人信服,作为榜样的力量父母需要做孩子的楷模,信守诺言是诚实的根本,学着控制是产生美德的开始,不能学会控制,人在社会上立足都会很艰难,自然谈不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了.




你成为了父母,应该去学习一下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建议你看看视频心理教授的育儿知识。她讲的这些东西很有道理。小孩子最关键是0一7岁。这个阶段花点心思陪伴和启发式的教育孩子一定会有出息,感恩父母的关爱。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这个阶段,你必须耐心,耐心,再耐心。你可以告诉他,人要有长远目标和规划,因为父母是要老的,不可能一辈子养活你。国家有法律规定只养你到十八周岁。让他想一想,还有几年十八岁了。你能养活自己吗?把思想工作做好,要触动他的灵魂。德智体全面发展。节假日一定要教孩子做家务,寒暑假里一定要让他去看看贫困地方,工地上做苦力活的地方去转转。再去高档享受的地方去玩一下。可以带孩子去北京旅游,要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聪明人发明创造的。妈妈觉得你很聪明,长大后也要去发明。造福人类。




原始地址:/kepu/6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