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阶段才刚开始体验各种情绪,并学习怎样在人际关系中处理这些情绪。大部分的幼儿有的时候都会展现出侵略性强、情绪爆发、注意力不集中这类行为。这往往是因为孩子由于某些原因而情绪上失控。许多成年人都高估了幼儿独立处理各种情绪的能力。
家长和照料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1.自己保持冷静
1)通过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冷静,和对情绪和行为良好的控制力,您可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
2)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会帮助您在照顾孩子时保持放松,冷静。
3)学会分辨什么情境下孩子会惹火您,学会处理这些情境能帮助您将压力最小化,这样大家都会有更正面更积极的体验。
4)多和其他家长交流,谈谈你们的经历和对策。
可以用来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1)您是怎么知道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或是压力过大的?
2)孩子做什么事情容易惹火您?
3)您是用什么方式让自己保持冷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这个方式有用吗?
4)还有其他方式吗?
2.帮助孩子保持冷静
密切关注
多观察孩子可以帮助增强您对孩子行为举止的理解。了解每一个孩子吸收信息,寻求情感联系和与他人沟通的方式,都对您有所帮助,以便您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作出回应
1)承认、鼓励孩子的沟通尝试,并对此作出回应。
2)在恰当的时候使用积极的抚摸,例如拥抱、轻拍、或是温柔的抚摸手臂或肩膀。
3)和孩子的互动中,展现出程度适中的感情。
科学性与可预测性
设置适龄的日常和限制。
提供与发育阶段相符的环境
避免让幼儿处在竞争性很强的环境中,例如同一个玩具准备多个,可供多个孩子玩耍,或是让孩子们玩合作性的游戏
白天留出休息时间让孩子放松(例如拉伸,有氧运动,安静时间)
展现同理心与关切
尽量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理解孩子的动机。这能帮助您预防潜在的问题,在出现挑战的时候快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可以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1)您怎么知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压力过度的?
2)您是怎么帮助孩子冷静下来的?您的方式有效吗?
3)孩子自己会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
4)还有别的方式吗?
3.帮助孩子自己管理情绪
当知道自己有能力使自己与他人心情更好的时候,孩子会更有自信,感到自己能干,也更有掌控感。家长和照料者可以通过教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冷静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管理情绪,解决矛盾,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回应。这包括教孩子:
1)通过合理的呼吸技巧,体育锻炼,积极社交体验,饮食和休息,将压力最小化,将“良好的自我感觉”最大化。
2)观察他人如何处理强烈情绪,并从中学习。
3)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处理那些会激发强烈情绪的情境,例如:保持冷静的心态,离开当下的情境。
4)用具有创造力的方式表达情感,例如画画,用玩具或橡皮泥演戏等等。学会管理情绪能让孩子感到自信,能干。
小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等他四五岁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孩子在愤怒的时候如何疏导
有些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有不好的习惯,不但不顾地点和场合地大喊大叫,还会乱摔东西,把食物扔在地上,撕图画书,甚至对父母或保姆乱踢乱打,情绪失控得一塌糊涂。
孩子的这种宣泄情绪的方法不但让他自己很累,也会让父母和照顾他的人很累,很多时候孩子一场脾气发下来,不仅他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父母也跟着疲惫不堪。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情绪宣泄习惯,如果发生在低龄孩子身上,那就一定要及时帮他矫正。
每个孩子都会生气或者愤怒,处理这种情绪的方法不同也就会导致结果不同。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的孩子可能暂时宣泄了他的怒火,但他的愤怒却严重地伤害到了他的身心,尤其是他的心灵,如果不学会正确的疏导方法,他可能会因此把错误都归结到别人身上。这种思维态势一旦形成,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严重的隐患,甚至会直接导致他成年以后的行为偏离。
正确处理孩子的愤怒情绪的方法是: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搞清楚他突然不高兴的原因,切忌盲目地去哄去迁就,甚至纵容他随意宣泄。在搞明白什么原因以后,父母也切忌不分是非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是非观一定要在他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从小就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现在很多人成年以后,没有明确的是非概念,常常把错误的事情当作是正确的,以致出现了种种后果,这些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缺乏父母的是非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对处在愤怒中的孩子,父母应该先采取手段让他暂时平静下来,远离情绪的旋涡,在这种时候父母可以紧紧地拥抱他、亲吻他,轻轻抚摸他的后背,拍打他的肩膀。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肌肉都会紧张起来,这会释放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更加冲动。在这种时候,拥抱、抚摸可以让孩子的肌肉放松,而且一个人在不开心的时候总会感到很孤独,尤其是孩子,有时他那绝望的情绪实际上是来自他的孤独感,父母一定不要把不开心的孩子扔在一边不管,让他独处,他会因此情绪更加激动。在这种时候,父母耐心的抚爱、家人友善的陪伴,都有助于孩子尽快恢复平静。
孩子恢复平静以后,父母一定不要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不需要再处理了。孩子发脾气表面上看是孩子的情绪失控了,但其内在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平静下来的孩子看上去好多了,但他内心实际上还有好多困惑,需要父母去帮他解决。
如果是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的孩子,在他平静以后,父母一定要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并且不管孩子愤怒的原因是什么,父母都应该给这样的孩子一些轻微的惩戒,譬如说要他把扔掉的东西捡回来放好,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或保持沉默5~10分钟;或让他到自己的房间,待20分钟,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许出来;或要他承诺以后再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等等,之后再对他表示原谅。
这些小小的“惩罚”手段,没有别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孩子,他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别人接纳他的愿望,因此,这样的后果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后悔,并因此而改正。
在孩子生气和愤怒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几种用正确的方式宣泄或疏导这种不良情绪的方法。
①转移法
告诉孩子在他感到生气或者愤怒,非常想要发脾气的时候,迅速转移注意力,打开电视或者电脑,去看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玩玩自己喜欢的电脑游戏,或者到外边找小朋友一起跑跑跳跳,这种行为上的转移,会很快导致情绪上的改变,尤其是孩子,情绪变化的频率比大人要快得多。如果一下子让他脱离了他感到愤怒的情境,并且又有愉快的事物在影响着他,孩子那种想发脾气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了。
父母在看到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让他换个环境,或带他到楼下公园里走走,或让他出去踢踢球,运动一会儿,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情绪转移,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也就转移了他的情绪点。
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不太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因此父母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经常去体验一下这种情绪转移法带来的感觉,体验多了,孩子有了切身体会,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他的一种情绪控制的方法了。
②表达法
学会表达也是疏解情绪,避免情绪激化的一种好方法。在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教会孩子说这样的话,“妞妞现在不开心了”,“妈妈,我有点儿生气”,这些话很简单,但却是在告诉孩子一个方法,那就是当你不开心,当你感到生气,想要发火的时候,你要说出来,要用正常的方式说出来,让你身边的人知道,而不是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让别人注意你。
当孩子学会这样表达以后,他们的不良情绪实际上就有了一个出口,他可以随时随地地用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把这些情绪说出来。而当孩子把他生气的原因说出来以后,父母一定要认真地倾听,要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记住他现在不开心,他需要你的关注。
这种关注包括目光的交流,安抚的动作,温柔的微笑,以及表示“同情”的身体的微微倾斜。
如果孩子学会了用表达法化解情绪,他就会把他生气的前因后果讲给你听,实际上在说话的过程中,由此而引起的一些负面情绪已经被弱化,只要孩子肯说,父母就应该认真倾听,给孩子一个用这种方式来宣泄情绪的机会。
经常用这种方法来化解情绪,孩子在成长中可以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孩子不会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吵大闹,他会用与别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他的情绪问题;另一个就是孩子的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良好的表达能完整地传达他的心理活动,经常跟别人交流也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善于表达,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很有帮助。
③体谅法
也叫原谅法,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学会包容,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不合心意就发脾气。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多想想别人的不容易,多想想别人的付出,把体谅别人、原谅别人当成化解情绪的一个积极的方法。
父母一定不要以为孩子在小的时候,跟他们讲这些他们不会懂,实际上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明白有些事情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父母以为他们不明白。
懂得体谅别人的孩子就不会总是发脾气,他们遇事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他们化解对别人的不满情绪。因而,也就减少了因为愤怒而情绪失控的几率。
④分享法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跟别人分享他的情绪,不管是开心的或者是不开心的情绪都可以分享,要孩子学会允许他人进入到他的情绪世界来,要让孩子从小就不要封闭自己的情绪世界,或者只会跟别人分享快乐,却把烦恼自己扛。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化解和转化情绪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跟父母、家人或者朋友分享自己的情绪,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行为习惯。
懂得与他人分享情绪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外向,容易与人相处,跟他人分享情绪世界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的话,可以使他终生受益。愿意与别人分享情绪的孩子一般遇上问题不会走极端,他会向别人求助,以获得解脱。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题主提到,三岁半的男孩儿对家里人有时候会大发脾气,甚至发狠话,其实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说,在这个阶段呈现出这样的行为跟情绪是非常正常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情绪的释放看成是攻击性的释放。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是人就会有攻击性,攻击性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
我们能够看到有一些从来不发脾气,特别乖的孩子,他们可能在生命早期被认为是懂事的,但是慢慢成年之后,你会觉得这样的人特别的寡淡,特别的无趣。
因为不会生气,不会表达愤怒,那么这些攻击性一直被压抑。但是,这些情绪总需要一个出口,所以一旦他们爆发,就会非常可怕——压抑太久了愤怒太大了。
我们再回到攻击性。攻击性有两种发泄渠道,向题中的小男孩儿就是彻底把攻击性对外发泄。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压抑对外的攻击性以及脾气,把这些攻击性全部对自己发泄,那么这样子是非常容易患上抑郁症的。甚至可能会得严重的疾病如癌症。
攻击性,对内跟对外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当你去观察更小的孩子时,比方说两岁左右,他们搭积木,或者在该拼图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完成任务,他们有时候会气得自己在那里大哭,或者把积木全部推倒,这就是典型的攻击性向内或者攻击性向外的表现。
那么当三岁多的孩子这样去对我们表示敌意,愤怒,家长要做的其实不是强制的去打压孩子。我们要看到孩子,他在释放他的攻击性,但是完全对外的对象这种攻击性又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伤害到妈妈,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应该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去告诉他,妈妈也是会受伤的,当你说这些话或者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也会疼的,而不是一味的去责备孩子不懂事,没礼貌。
当我们这样去引导孩子时,他会知道,原来我的攻击性,我的脾气不是想发就发的,我是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这就慢慢的形成了对情绪的控制,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像炸弹一样爆发。
同时孩子也会意识到,我不管怎样闹脾气,去发泄愤怒,妈妈不会“死掉”(象征层面),也不会抛弃我。那么孩子就敢于向外去释放他的攻击性,而不是完全攻击性对内。
那慢慢成长过程中,他就可以整合达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点。
那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有很容易出现两种人,一种是这种攻击性完全对外,就是像那种自恋性暴怒的人,一有不合他的意,就一点就着,完全也不顾他人,不顾社会情境。
还有一种就是攻击性完全对内——把所有的愤怒都压向自己,最后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住,免疫力下降,患有疾病,这些其实都是负面情绪长期对内的结果。
所以我们引导孩子一定是要去看到,当他受挫,当他生气,有这种脾气有攻击性是正常的,但是呢,也要合理的去引导,通过合理的渠道排解。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黄孜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催眠治疗师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正念瑜伽导师
我发现一个很典型的现象,那就是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或者不小心做错了事情,很沮丧或者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说这些话。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生气的。”“再哭你就门外哭去,烦死了!”“别人家小孩都乖,就你爱发脾气。”类似这样的言辞。
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你生气或者哭闹是不对的,你给我听话点。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对于你来说很难过的事情,不让你表现出来,你是什么感觉?
如果不让孩子学会表达,很容易积攒负面情绪,寻找不到发泄渠道。
有些孩子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疏导,一直压抑着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不向外爆发,反而往内向伤害,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自尊,不愿与外界沟通,形成孤僻的个性,甚至会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排解情绪问题。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我建议大家,在孩子生气的时候,请先接纳他的情绪,这时候不要试图跟他讲道理。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给孩子一点平复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描述一遍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的玩具丢了,家长可以说你的小伙伴不在了,你一定很难受吧。而不是训斥孩子,你怎么那么不小心,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
等孩子情绪冷静下来以后,再对症下药的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生气,尤其是大哭大闹的时候,真的会让很多人心烦。可是要知道,这个时候孩子自己心里也是不安的,他也在寻求外界的帮助。
如果此时一味地去否定责骂或教育,会让这种不安加剧,更无法安抚孩子。
当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育儿大雷区,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
大家想知道都有哪些雷区么?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温度育儿”,回复“育儿雷区”四个字,我们全文献上。
首先,孩子想哭的时候,不要制止孩子。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为了制止孩子,去批评和威胁孩子,更不能离开孩子。我见过,有的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哭!看你就会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情绪就会变得非常好,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就又欢呼雀跃的了。真可谓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化解不良情绪。
另外,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孩子说出来,孩子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逐渐地,他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1.缓解情绪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来进行情绪的缓解,让孩子快速的解除不好的情绪,坏情绪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2.告诉孩子情绪的影响
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有人来指引的,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我们需要细心加耐心的告诉孩子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同的家庭气氛,氛围对孩子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为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家中的我们就一定要努力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
4.发情绪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
作为家长的我们非常有必要的告诉孩子,主事一股脑子的发你的坏情绪,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拥有坏情绪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是关键。
5.感受到爱
作为孩子的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不管做的事情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父母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是不是都是这样。
6.安慰孩子
如果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感觉倒不好,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察觉到,不能让事情继续的恶劣下去,这样是不利的,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安抚孩子。
孩子对某些事物表达不清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很容易用情绪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在情绪的管控上,我们要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
允许孩子有情绪,但不能让孩子的情绪控制自己。
当孩子因为某件事得不到满足时,便会用哭闹的方式要挟我们。面对孩子的这种无理要求,无奈他们怎么哭闹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等他们安静后,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用情绪的宣泄来表达。
让孩子发泄情绪时,我们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对待。
好多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会按耐不主的自己的情绪,总想用高声制止的办法阻止他们继续发脾气。但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只会加重孩子的情绪发泄。面对孩子发泄情绪时,我们要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等待孩子冷静后再去告诉孩子一些管理情绪的道理会更有效。
有情绪是正常的,但处理情绪的行为不一定是对的,学会选择对的行为是关键;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要善于觉察,准许孩子有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共情,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爸爸/妈妈能感觉到,你现在很——,你是否愿意——”。或者拥抱孩子一会,或许会给予她静下来的力量;用三岁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她“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不光是宝宝,爸爸/妈妈也是。但是我们发脾气时,要遵守三个约定: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破坏家里的东西”。当家长认可、尊重孩子的感受的时候,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接纳和控制能力。
爆竹声没有了、没了没了、2角8分大前门香烟没有了,没了,老虎灶没了没了、老刀牌香烟没了、没有了。爆米花没了没了、倒马桶声音没有了、没了没了没了了了疫经没了没了没了没了巳经没了没了..........................没了了了了了了了了了
首先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你打了别人,别人会疼的,会苦的。比人我打你疼不疼。
我以前一直试图给孩子树立管理情绪的榜样,但是我经常失败,而且是一塌糊涂的失败,面对调皮跟你倔,对抗你的7-9岁男孩,我真是什么洋相都出来了,虽然也大多会事后道歉,但难过的还是发现孩子越来越像我了。
不过也有那么几次孩子在我呵斥后本来仰起头不服的样子,但是忽然说了句“好的”,我立即表扬了他,夸他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想大概也是我每次发火后都能跟他讲讲自己的心里感受,批评自己没管理情绪,多少进了点他的心。
上次碰到一位家长在他孩子和别的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你生气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句话对我影响比较深刻,那就是不能盲目要求孩子管理自己的或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是引导他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觉得我以前有控制孩子的趋势,以后也得反省。首先弄清楚孩子为啥情绪失控,理解孩子再引导孩子怎么排解情绪,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允许孩子任何情绪的表达,但不能纵容孩子错误的行为。
孩子说我生气了。你可以回应:是的,妈妈看到了你很生气。你能说说为什么生气吗?这样进一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情绪,表达的同时会对情绪进行梳理和觉察,也就不会一直陷在情绪里了。
孩子说我打你。要严厉拒绝,决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就让孩子打你一下撒气。这样做表面上事情似乎解决了,却埋下了很大的祸根。
孩子情绪比较激烈,作为家长必须要反思自己的情绪管理上是不是也很类似?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问题在家长身上都能找到影子,所以家长也要加强自我情绪管理,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你变了,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