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

情绪压抑久了,总会以其他的形式爆发出来,比如生病。




就像吹气球一样

情绪堆积过多,容易爆发

而一次爆发,自我损伤过大

就像爆炸的气球一样




有情绪是允许发泄的,但是原则和底线,我们要坚持的

【十字原则】:温柔而坚定,理解与回应




任何时候都不建议压抑自己的情绪,包括成人。

我经常把压抑情绪比作给人体“种毒”,可能一次两次没感觉,但越是压抑久了,越会形成强大的反噬,给人带来身心伤害更加严重。

对小朋友来说,如果从小就压抑自己的情绪,会让个体变得唯唯诺诺,不善于表达,不敢表达,敏感自卑甚至极端偏执。甚至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工作以及亲密关系,家庭经营。

情绪既然有来头就有去处,当然我们每个人也不能做到每分每秒都快乐,但至少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情绪处在一个动态平衡,有输入有输出,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洗劫的状态。

一句玩笑但有用的提醒,就是“女人千万不能生气,生气就会让各种妇科疾病找上门来”,这个逻辑其实是通用在每个人身上的。

孩子本身就是自我成长的基础阶段,他需要认识情绪,学会管理情绪,和自己的情绪相处。现在基础打不牢固,未来更难以应对更残酷的腥风血雨。

所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也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童年礼物之一了。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明显,压抑情绪害处多多,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如何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1,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波动,如果孩子不高兴了,父母贴心询问,鼓励孩子说出来。

2,以父母自己为例,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不开心时如何表达而不是闷在心里,压抑自己的情绪。

3,不要强调让孩子坚强,压抑孩子的情绪,比如,不要说,“你太脆弱了,这算得了什么,就你事儿多”等伤害自尊的话,这样孩子首先就承认了自己脆弱,所以干脆把这种脆弱藏了起来,时间久了就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开心情绪。

4,帮助孩子辨别情绪,可以通过游戏,分角色,然后互换角色,让孩子学习同理心,这样也可以释放孩子的不开心情绪。

5,及时察觉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时也不要过度,首先给孩子时间去表达不开心,然后寻找不开心原因,再一起解决。切不可以,一点小不开心就发泄得没完没了,那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6,告诉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得方法,例如,生气了可以深呼吸,做运动等

7,如果孩子正确解决了问题,给予表扬。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原因,并且找到了解决得办法,这样孩子下次就知道解决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不良情绪。




情绪是真实感受,总你压抑自己的情绪,你会不会觉得透不过气来?只不过我们是成年人,知道找其他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孩子不会而已。

他有情绪他就会发泄出来,发泄出来了,就没有负能量在心里积压了。而如果不允许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开心也好,伤心也罢,都只能压抑着,不用想也知道,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不然就有讨好型人格,要不内心自卑,自我否定。

接纳孩子,包括接纳孩子的情绪。




您好,不知您所说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




作为家长,可能最害怕的场景就是自家孩子不停的哭,还怎么都听进去大人说的话,感觉秒秒钟都是在挑战自己的忍耐力和动手能力。虽然大多父母觉得孩子哭闹的行为十分不好,但孩子哭闹的行为是与其情绪存在联系的,孩子的负面情绪大多是以哭闹的形式发泄出来,孩子明明已经充满了负面情绪,家长若还要求孩子一味忍受会有什么后果呢?

1、孩子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情绪。遇事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不断地抑制自己来迎合他人;

2、性格变得比较极端,长期不被允许哭的孩子,就算受到伤害也会克制自己想哭的欲望,表面看起来很是懂事、乖巧,但内在的情绪积压太多,一旦忍受不住爆发就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3、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处,大多数孩子在遇到委屈、受伤等情况时,都只会在父母面前哭,这是因为信任父母,而父母却觉得孩子哭是懦弱、不勇敢的表现而拒绝这种信任关系。长期以往没有在父母那里索取亲密信任,也会不愿再去相信别人。

父母在孩子“闹情绪”时要如何应对呢?

1、理解孩子的情绪,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这是需要被家长接受的,家长不能将孩子所有的哭都划分为“威胁手段”,要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哭的背后原因;

2、教导孩子多元化的情绪宣泄方式,哭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遇事只会以哭来表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其他情绪宣泄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及时调整情绪;

3、让孩子懂得发泄自己的父母情绪,负面情绪的积压只会让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懂得及时发泄才能保持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一个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我们往往可以轻易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不管是学着爱自己,还是爱别人,都应该以善于管理自我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稳定平和的人为前提。

当情绪来的时候,你通常是如何做的呢?

   有人说:“我从不抑制,有脾气就向周围人发泄。”

   有人说:“我在单位抑制了,回家以后向家人发脾气。”

   有人说:“我忍了。”

   如果继续问“忍到哪里去了?”一般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留在了身体里。”

是的,当你选择了向周围人发脾,你得到的是糟糕的人际关系;当你选择向家人发脾气,你得到的是糟糕的家庭关系;当你选择了压抑,你得到的是糟糕的身体。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绪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出现在我们的梦里,醒来之后更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它就是在那里流动着,存在着,影响着我们。一旦它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控制的话,就会横冲直撞,引发多种心理疾病。卡拉·麦克拉伦在《情绪的语言》指出:也因着情绪是流动的,每次产生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如果受到阻碍的话,就会单调地重复自己。因此,我们每个人久而久之,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情绪模式,这个模式会把我们囚禁起来,也会让我们患上多种心理疾病。

在无时无刻存在的情绪里,我们是被淹没了呢?还是调控到了合适的范围内呢?蔡康永的情商课中提到:在我们的文化里面,长大懂事的一个线索,就是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且一旦流露了情绪,那我们就该引以为耻。小孩子去医院里面打针,很容易就因为害怕而掉眼泪。这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爸爸妈妈在旁边说“怎么胆子这么小啊?你看,护士阿姨都在笑你了”;或者在学校里面,如果哭了、耍赖了,老师常常会说“你都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啊?”妈妈是在安慰我们,老师是在管教我们、斥责我们,可是背后的信息都是一样的,就是说“你的情绪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你的情绪在给大家添麻烦。”

长大以后,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情绪是很丢脸的事情。别人一问我们,“你刚才是不是真的生气了?”或者问说“你刚才是不是很难过?”大家都会立刻否认说“没有啦,我没事,我很好。”

因此,当我们心中升起某种情绪时,我们常常不愿意接受他们,并试图压制他们,如果没有压制成功,我们还会升腾起懊恼愤怒内疚等等更加复杂的情绪,久而久之,越积越多,爆发起来的力量像一颗原子弹一样,燃烧了自己,也波及了他人。如果这种压制成功了,我们就真的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了,但真的消失了吗?它们只是被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了,而且还一定会寻找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最常见的,通过身体来表达,常常会得病,不是心理的疾病,就是身体的疾病。

 




压抑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压抑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情绪是人的真实感受,是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正面满足的心理反应。压抑孩子情绪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果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可能会让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孩子不能接纳自己。其次孩子因为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长期压抑会让孩子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另外,孩子因为压抑自己的情绪,可能会产生自伤或自残行为,甚至会产生身体的疾病和躯体性症状……

性格变得比较极端,长期不被允许哭的孩子,就算受到伤害也会克制自己想哭的欲望,表面看起来很是懂事、乖巧,但内在的情绪积压太多,一旦忍受不住爆发就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身为家长,以身作则,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教会孩子和情绪做朋友,允许孩子在三个尊重的前提下,自由表达情绪。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

因为孩子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的同时,也是孩子自我认识成长的一种过程性的体验,就是我们成年人如果过度的压制我们自己的情绪,都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何况一个孩子在认知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如果压制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无法真正体验到生活中所应该得到的认识中的现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真实的景象。

就比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回到家里,或者刚一出幼儿园门口见到父母,就大声的喊叫,甚至出现一些平时在家庭当中很难听到孩子的异常声音,尖叫或者大声的喧哗等等,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孩子在释放自己这一天当中,在幼儿园当中所能够记起的,或者想起的或者非常想的一些事情,而得不到实际呈现的情绪性的发泄,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非常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儿子一天当中的七八个小时,有的甚至将近10个小时时间是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而当见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时候,所发泄的情绪,不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让孩子发泄出来。

一个来访者曾经咨询我说自己上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回到家里都大声的吼叫,但时间不会持久,一般都吼叫十几分钟,基本上就慢慢的消失了,然后是讲述在班里面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咨询我的内容主要是孩子吼叫是否正常不正常,我告诉来访者孩子的吼叫乃至一些行为上的表现,比如可能推搡一下父母或者是将书包摔在地上,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宣泄的方法,因为他找不到更有利于他自己能够宣泄的方法,只能让自己想到什么去做什么。

因此孩子的情绪不论发生在什么场合,多以引导为主,不要加以控制,当然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你打骂孩子当中,孩子可能会学到你这种暴力的倾向,当孩子知道你也在宣泄对孩子不满的情绪的时候,那么他就会效仿你,教育孩子要从引导开始,当孩子5岁以后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讲道理的方法去告诫孩子哪些应该去做,哪些不应该去做,孩子是可以记住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的,但是家长的教育所用的语言、语气、语调一定要正确,绝不能按照自己当时的情绪也作为一种发泄的方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只能适得其反。




要回答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之前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情绪是什么?

情绪又为何而来?

为什么想要去压抑情绪?

不压抑情绪又会发生什么?

还没有社会化学习的婴儿,情绪是最直接的。

婴儿什么时候会哭?

饿了、困了、不舒服、尿了、便便了、生病

婴儿什么时候会笑?

开心、有趣、好玩...所以情绪是一种,由内、外在刺激所引发的一种主观的激动状态。此状态是由个人「主观的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评估、表达行为」四成份交互作用而成,并极易因此而产生动机性的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情绪是我们人类重要的一部分,在人进化史上具有正向的生存功能:保护自己、让需要得到满足,如:遇到危险人类的反应(愤怒而起的搏斗,恐惧的逃跑)

其次还有人际沟通功能:可以沟通也会传染,还有动力性的功能等等

这意味着情绪不仅是一个人的情绪,而是某种需求的表达呈现形式。因此孩子有情绪,说明他有需求在表达,可由于孩子的沟通能力有限,更多的会直接用情绪开表达。如果压抑情绪,孩子的内心需求长期未能表达,同时产生情绪的真实情景的问题还存在,此时孩子很容易可能会产生无助,否定自我,低自信,低自尊等系列问题。

现实生活中,即使我们知道不建议压抑孩子或我们自己的情绪,到往往好像很难。这就意味对情绪的觉察,调节,表达是需要学习的,建议可以了解相关情绪觉察和管理的知识。




原始地址:/faxian/6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