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情绪,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
如果把情绪比作一条河,那么很多人面对负面情绪的处理方法,就是建起高大的堤岸,将它堵在那里。更多了解关注圣安米悦心理公众号
这或许能挡一时的水流,却会越积越多,最终突破堤坝,泛滥成灾。就像上文所说的那位姑娘,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却还是跟老公大吵了一架。
情绪终究是要表达出来的,不在此时,就在那时,不是以这种方式,就是以另一种方式。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负面情绪,都不是单纯在此时此刻产生的,而是伴随着过往未处理的一些情绪。更多了解关注圣安米悦心理公众号
比如有的女生从小父母感情不和,家里三天两头吵架,长大后就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没有安全感,特别容易跟伴侣发脾气,动不动就充满愤怒。
这些愤怒的背后,是她内心的恐惧,而那种恐惧,就来自于童年时留下的阴影。
再比如有的男性在外面唯唯诺诺,经常受上司、同事、客户的气,回家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跟老婆孩子发脾气。他看起来越是愤怒,越是强大,就越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无力。
当时的原生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经过长时间的压抑,就会变成派生情绪,在另一个时候爆发。
感谢邀请,从心理过程来看,压抑是一种从主观意识逐渐进入潜意识当中的负面心理状态,其产生的原因是我们个体心理特征的作用下,结合所处环境、经历等因素下共同构成的。
案例分析
举个例子:在职场当中,我们因为各方面的失意而导致了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由于无法得到合理的宣泄而暂时被“封存”了;封存之后,并不是说它们就消失了,而是被压制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所以,虽然我们能够继续保持乐观的情绪继续生活和工作,但是,偶尔我们还是会感觉到莫名的难过,梦境中,这种潜意识当中的压抑可能会得以体现,甚至有时候可能会爆发。而这些,都是压抑造成的结果。
压抑情绪是造成现代人心理压力以及负面心理状态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现代人群普遍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压抑的本质
大多数情况下,压抑情绪的本质是我们个体的感受性与外界产生的一个不平衡状态,例如:我们被同事诬赖了,我们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办法进行反驳,这种愤怒、委屈的情绪无法得到“伸张”,所以,压抑就产生了。
利用压抑而不是被压抑利用
并不是说压抑就一定是负面的结果,它也需要被我们合理利用。
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压抑会造成一种正面的效果,那就是我们能够较好地控制情绪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是说控制之后就结束了,在思维方式上以及宣泄渠道上我们也要跟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暂时压抑情绪是为了保持意识的控制性,但是,我们对于这件被压抑的情绪怎么合理看待以及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怎样发泄这个情绪就变得很重要了,否则,压抑就会成为一种负面的心理状态。
这个世界是随着时间一直在流逝与变化的,个人情绪体验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不可能长久保持,而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当情绪面临外界的转变从而产生变化时,并不是所有的转变都能顺利完成,有时候你会将情绪的转变掐住,当情绪无法顺利完成转变的时候,明明你自己心里想哭,然而却强迫自己在笑时,压抑就因此而出现了。
压抑这种情绪本质有可能是来源于你早年的个人情感调解方法,人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跟生自己养自己的家人进行一些互动,有时候你的互动并没有引起家人的回应,那么你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改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原本一个人应该是全方面发展的一棵大树,这地方失去了阳光,所以你会将树枝拒绝往那些地方发展,这就造成了每个人都是存在很多情感压抑区的。
在人们出现压抑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你自己想要的跟现实相悖导致的,虽然如今社会建设的越来越好,但问题在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资源,而能够完全被满足的只有少数人,总有更多的人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他们不能随时把情绪发泄出来写在自己的脸上,因为那会让自己看上去很幼稚与不成熟,于是成年人的日常就是压抑自己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大部分的压抑并不会对个人造成影响,然而一些比较严重的压抑可能会让你内心承受不住,继而造成情绪的过激爆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号。《赵小明心理团队》与《心伙伴》~被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隐藏情绪的人,很难亲近
最近读到一本书——《童年情感忽视》(台版,橡实文化出版)心有所感,想和大家分享情感连结的重要性。
很多人看起来冷漠疏离,缺乏安全感,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没有能力回应别人的情感。
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童年情感被忽视的家庭——父母不是太忙,就是没有能力感受、认可孩子的感情,所以小孩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切断和外界的联系,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听起来很熟悉吗?我周遭就有好多这样的人。
你和他们接触之后,感受不到他们的情绪和感觉,像戴了面具、穿了盔甲似的,自我保护得非常严密,和你始终有距离感。
是的,那种隔了一层薄纱(或者是厚墙)的隔离感,让人难以亲近。
首先,认出你自己的情绪
像这样完全与情绪隔绝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情绪是人生的色彩,没有了它,生命就是一部黑白的默剧,连声音都没有了;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认清周遭环境、让我们得以生存并且繁衍后代。
没有情绪或是否认自己情绪、不认可自己情绪的人,不但生产力比较低,更是无法体验到完整的人生。
因此,很多人最后就会造成抑郁,因为所有的情绪都积压在内心里了,瘀滞不化,也容易生大病。
这些人如果能认识自己和情绪的疏离,就要试着去辨认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比方说:
你那样说我很生气;
我觉得这件事情让我很难过;
你那么做让我感觉自己不受重视。
如果能够自己认出来这些感受,并且愿意和周遭比较信任的朋友和家人分享,那么,你就成功的掌握了感受自己情绪的第一个步骤。接下来,你可以更加细微地去观察并且记录自己的感觉。
4个方法,处理你的情绪
作者在《童年情感忽视》一书中分享了一个处理情绪的方法,我觉得非常实用,在此和大家分享。
1.辨认自己的感觉:悲伤、愤怒、挫折、自卑、无价值、委屈…..等,此刻你感受到的究竟是什么?为它们命名。
2.接受它,不要评断它的对错——情绪的存在有它的价值,一定不能否认或是讨厌它。
3.试着去理清感觉背后的原因,它的起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会觉得受伤?因为你的期望过高,还是你根本看错了人?这个情绪是否是你从小到大就一直在经历的?
你不去认可它、承认它、接纳它,并且为它负起责任,那么,你就无可避免的在生活中一直会与它相遇。
4.看看这个情绪是否需要你采取什么行动,这个行动是针对自己的,而不是去攻击他人的。
你该做些什么,让这个情绪能够缓和下来。也许是自己寻找乐趣,也许是找对方谈一谈,也许是寻求好友或专家的协助,帮忙转变态度和看法,通常情绪就能够获得缓解。
满足情感需求,是所有亲密关系的核心
在亲密关系中,情绪的沟通尤其重要。很多人,尤其是男人,特别害怕自己的情绪,所以完全去压抑、否认自己有任何情绪。
这个时候,他的伴侣,就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引导他,带着善意去梳理他的情绪,和他好好沟通讨论。
我就想起我的前夫,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他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情绪,所以从来不愿意和我真正的亲近或是讨论这类话题。
当年的我,面对他的种种保护自己的态度,只觉得受伤,进而防卫、攻击,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引导他,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愿意去找回、面对自己童年那些不被认可的情绪,真的是挺遗憾的。
童年时代被父母忽视情绪的人,还会有另外一种的呈现,他们也许在表达情感、与人连结上没有问题,但是会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内在有一个黑洞,始终想要找一个人做情感上的深度连结,好来填补这个黑洞。
为了有个感情的依靠,他们可能无视自己的自尊,愿意倾其所有的付出,就是换来一点点的温暖,因为自己的内在世界太冰冷了。
这一类的人就是需要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每天试着看看做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充实、丰足,多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情。
我遗憾的说我就是这一类的人,因为童年时期父母从来不重视我的感受,忽视我的情感需求,所以我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可以在感情上真正滋养到我的人,给我情绪的支持,为了这些,我什么都可以牺牲、付出。
就是因为这么强烈的情感需求,所以在亲密关系里面反而会搞砸,因为,这种情况,你不是吸引来无法与你情感连结的人,就会找到知悉你弱点、进而利用你、欺骗你的人。
说实在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免不了对号入座的感觉到身为一个母亲,我可能在情感上也有忽略了孩子的地方。
我一向自以为是一个非常能够体贴、理解别人情感的人,对孩子也是如此。可是书中说到,很多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父母,其实在这方面也失职了。
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真的很爱我,小时候也是和我非常亲密,照顾我、关注我,但是,我必须说,他们完全忽视我的感受,事事都以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出发点,根本不在意我的情感需求。
所以,那些为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长而伤脑筋、花心思的父母们,我真的非常诚恳的告诉你们,希望你们多注意孩子的“感受”以及他的情感需求。
我常常说,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只要能够准确地说出他的情感需求和他的感受,并且告诉他你理解他是这样感觉的,你几乎不需要满足他表面的需求(要玩具、要吃什么、要出去玩),他就能够消停、安静下来。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有内在的空缺,他可以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是所有父母所乐见的吗?